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同乡谊诗友情-王安石与流坑名士董傪的相知相交
作者:李小兰 高琦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董傪  交谊  友情 
描述:史上的美谈佳话.
陆九渊礼乐思想探析
作者:李小兰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本心  易简  礼乐  德化 
描述:南宋礼乐有述仁义、宣德化的思想,其复古周乐的意识与强烈的复古思想倾向成为社会主流,陆象山的礼乐思想继承孔孟礼乐仁义德化系统,其"易简"与"本心"学术观点是从荀子礼乐论述中演绎而来.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描述:,一腔挚爱,那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和至情至美的人性张扬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桎梏中横世独出,赋予作品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深深激荡古今中外数以万计观众的心田。本文对这部世界名剧在舞台上的流传作一个梳理,实际上是以文字的形式描绘《牡丹亭》400年来动人心魄的浪漫之旅。——作者题记
《牡丹亭》读本的缺憾与完善——徐朔方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标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情理兼备 别树一帜——论汤显祖的小品文创作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小品文创作  散文观 
描述: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徐朔方笺校本《牡丹亭》“集唐”诗标注补正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补正  补正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诗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名,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给阅读研究《牡丹亭》带来不便,必须进行考查补正、填补空白的工作。
笔力雄健,体亦多变:论汤显祖的辞赋创作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辞赋创作  成就  特色 
描述:汤显祖的辞赋创作是他整个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往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汤显祖辞赋创作成就应认真进行探讨总结。汤显祖赋作甚多,深得前人真髓,笔力雄健,体亦多变,尤以咏物抒情、讽世言志的赋作成就为最高,独具特色,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认识价值。
《南柯记》集唐诗的整理与注析:兼对《〈南柯记〉评注》相关注
作者:李小兰 黄建荣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南柯记》集唐诗的整理与注析:兼对《〈南柯记〉评注》相关注
陆象山的礼乐思想论
作者:章军华 李小兰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易简  易简  礼乐  礼乐  德教化  德教化 
描述:南宋礼乐有述仁义、宣扬德教化的思想 ,其复古周礼乐的意识与强烈的复古思想倾向成为社会主流 ,陆象山的礼乐思想继承孔孟礼乐仁义德化传统 ,其“易简”与“本心”学术论点是从荀子礼乐论述中演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