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孙奇逢“原情核理审时度势”的治学思想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陆九渊  四书  完美形象  教条主义  五经  王阳明  立德  繁琐哲学  现实世界 
描述: 生当明末清初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孙奇逢,在立功无望时,不愿随波逐流,草木一生,便自觉地致力于立德与立言,塑造其封建文人的完美形象。然而,真要是做到这点,却不那么容易,首先就得发愤读书,认真学习,是乃关于一
程颢程颐哲学异同论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界  明清之际  华严宗  客观唯心主义  禅学  陆九渊  禅宗  二程  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 
描述:主义,但他们的思想基本一致。”(《中国哲学史》
孙奇逢“严儒释之辨”思想论评
作者:李之鉴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陆九渊  禅学  道学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明清之际  宇宙观  指导思想  主导地位 
描述:公允。因为程朱亦是道学,毕竟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它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当心学夺理学而居主导地位之后,又推波助澜,加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终导致明政权的崩溃,汉民族的败亡。这个责任陆王岂容推卸?然程朱也不得辞其咎。客观地讲,道学同禅学本来就有不解之缘,这在宇宙观上反映是非常明确的。因而说作为道学的心学派理学派,不管怎么高举孔孟旗帜,但都摆脱不了同禅学的干系。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
作者:李之鉴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孙奇逢  《读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描述: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步行千里,走走停停,渝时近半年,徙来河南之辉县。其著...
关于王安石新学影响后世之管见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哲学唯物主义  王船山  唯物主义哲学家  政治思想  王安石  陆九渊  专制主义  唯物主义者  唯心主义者 
描述:,“荆公新学”被强制废弃,这本身正说明它的威力之巨大,以至专制主义者要战胜它,不动用政
论孙奇逢的心学宇宙观
作者:李之鉴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宇宙观  陆王心学  王阳明  唯物主义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专制主义  客观性  理性认识 
描述: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王安石新学派的后劲-龚原的哲学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派  哲学思想  重要地位  阴阳  发展变化  客观规律性  太易  辩证法思想  固有矛盾 
描述:;徽宗初,为兵部侍郎,知庐州。官至宝文阁待制。终年六十七岁。是王安石新学派的主要理论家。龚原的著作,有《春秋解》、《论语解》、《孟子解》,均早佚;《读易义》十七卷,元时尚存,现亦佚;惟承王安石《易解》之后所著《周易新讲义》,基本上尚属完璧。或谓龚原专以《易》授诸公,……故自熙宁以来,凡学《易》者,靡不以先生为宗师。因以取
浅析王安石的社会历史观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社会历史观  历史发展  圣人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  创新  法律制度 
描述: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论陆九渊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根据时代需要,进一步加工制作而开创了我国主观唯心主义“心学”思想体系,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