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财富圈TIDE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的隆重献礼之作。 这部分为上下两本、总长5个小时的大戏,出品方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委员会与北方昆曲剧院直接投资达650多万元,策划筹备长达4年,打破了院团界限,在全国海选演员,最后集结了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的强大阵容,历经一年多时间创作排练而成。 昆曲《红楼梦》的成功,折射了这一古老剧种申遗成功之后,走过的不平凡的十年:从十年前观众老化、日渐式微、行将没落,到如今走向复兴,受到都市主流精英人群的认可。 “家班”小生惊艳奥运开幕式 论及昆曲的推广与传承,最近30年来台湾与香港比大陆开始得更早。台湾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自称“20多年来甘当昆曲的义工”。
-
曹颖:牡丹亭上三生路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财富圈TIDE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的武生,被昆曲所迷,无怨无悔地踏入“牡丹亭上三生路”。 下海之后的回归 曹颖198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专攻武生,在北京市青年调演中多次荣获优秀表演奖。他的市场敏感性在圈内颇有声望,参与了昆曲古典大型名剧《牡丹亭》、《桃花扇》、《水淹七军》、《琵琶记》等众多剧目的策划、组织和演出,对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有较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曾多次率团出访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众多赞誉。 1990年代后期,曹颖一边演出一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999年任院长助理和演出团副团长,负责演出、排练等工作。2002年,曹颖下海开办文化公司,2007年回归北方昆曲剧院。“这五年对我也是很好的锻炼,在文化行业的探索。
-
“昆曲王子”张军:牡丹亭上三生路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小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王子 创新之路 Rap 商业化
-
描述:地道的爵士乐,去上海滩很新潮、很有情调的酒吧、会所。如果只说他是舞台生涯中的人,十个里恐怕有九个会说他是流行歌手,还有一个没准儿会说他是演话剧的。但是真的和他相处久了,就会想起电影《霸王别姬》里面程蝶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时不时听他聊到高兴处就蹦出戏词来。那个时候就依稀看见一个少年怎样从这些曲词做派里翩翩走来,用20年的光阴铸就了此刻的模样。 的确。6月11日,在江南古镇朱家角课植园见到的张军,就是于丹口中的样子。留很帅发型,穿很酷衣服,说起话来如同讲戏,极生动。和记者谈话间,空中忽然飘起雨。雨滴越来越大。“一会儿,园子里的演出还能照旧?演员岂不全部淋在雨中?”记者忍不住问。张军一笑,说:“6点45分,园林版《牡丹亭》准时开演。戏比天大。” 从21小时到75分钟 于是,日落时分,隔着一池水,一叶扁舟载着悠扬的箫音,自石桥下划出。
-
许培鸿:姹紫嫣红春梦归 情定昆曲《牡丹亭》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摄影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关系,他就是“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的好朋友,跟拍8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台湾摄影师许培鸿。与此同时,由许培鸿掌镜的“姹紫嫣红开遍·迷影惊梦新视觉”昆曲摄影展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展览展出了8年来他在世界各地记录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记》的珍贵画面,共计500幅。 结缘八年青春版《牡丹亭》,爱上昆曲用心拍 浦:您是如何和昆曲牡丹亭结缘的? 许:起先我不懂、也不喜欢昆曲,跟着白先勇先生慢慢了解之后,才开始研究作品的故事内容和文化背景,探寻戏曲背后的故事。 浦:这次的昆曲照片展览有什么特点? 许:这次展览分为8个区,所有照片均由我独立完成,一般的个人展只有一个区,而这个展览却有8个,可想而知我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有多大,但当我一口气全部完成之后,又感觉很舒畅。
-
吴新雷:闻道二百场,愿随“牡丹”飞: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二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演,直到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落幕,合计演出了二百场,观众将近四十万人次,其中百分之七十是青年,这为中国昆曲艺术的传播,为民族文化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名作,原剧共五十五出,全本久已不演。青春版从中精选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每本九折。各折的曲白基本上是承继原词,只删不改,优美的唱腔保持了原汁原味。三本的主题定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以“情”字作为主线,而以舞台艺术之“美”精彩呈现;苏州昆剧院演来出神入化,使观众欣赏到了“情”与“美”相互交融的绝妙意境。恰好苏州昆剧院有一批青春年少的“小兰花班”艺员,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特别是小旦沈丰英和小生俞玖林,两小风华正茂,扮演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确是珠联璧合。由于得到名师张继青和汪世瑜的悉心传授教导,再加经历了多年舞台实践的磨砺,演技大进,已双双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白先勇:姹紫嫣红两百场: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感言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天意垂成,总有善心人士出现,扶持一把,渡过难关。天助人助,青春版《牡丹亭》所传布的昆曲佳音,才能绵绵不绝,响彻华人世界,远播重洋异国。 八年,两百场,青春版阶段性的使命可以说大致已经完成:青春版《牡丹亭》把成千上万的青年观众召唤回剧院,观赏昆曲艺术,重新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一代年轻观众,是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首要宗旨,表演艺术,尤其像昆曲这种高雅艺术,没有知识青年的参与,不会有青春生命,没有发展前景。因此,走进校园,是我们出发的第一步。这些年,我们跋涉千万里,在两岸三地、美国西岸二十九所重点高校巡回演出。北至兰州大学,南至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这些都是昆曲不曾出现过的地方。我们曾经三进北大、两进南开、二进北师大。最令人感动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些校园巡演期间。十多万的大学生观众,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从未看过昆曲,观赏过青春版《牡丹亭》以后,许多学生发觉原来我们传统文化中竟有如此高雅精美的表演艺术,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一些偏见。
-
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成功后的思考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他是怕学生们都坐不牢,他不知这个昆曲《牡丹亭》会演成什么样呢。如果学生们半途都走掉场面就太难看了,到时对上头无法交待。然而结果恰恰相反,这场演出非常成功,没有一个同学提早离开,演完后反响相当热烈,光谢幕就谢了十几分钟。第二天校长和党委书记都去看了演出,在剧院前面和两侧都站满了学生。 青春版《牡丹亭》的确非常受大学生欢迎,特别是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群里,人们都为之欢呼。二百场演下来,几乎场场爆满,充分说明了这个戏是成功的。那么,成功之后现在恰是反省与思考的时候。 先讲讲为什么青春版《牡丹亭》能够成功。有没有必然的因素?有,我认为主要在于两个人物:一个人是四百年前的汤显祖;另一个人是当代的文学家白先勇。少了哪一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都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汤显祖 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关键人物是汤显祖。
-
古今相通: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世界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喜欢,我在读书的时候对《琵琶行》就很有感触,那种感受一直没有断过。我所画的《琵琶记》和白居易写《琵琶行》更多是寻找一种古今相通的感受。我当时比较有兴趣的就是白居易怎么是用那样一个心态写《琵琶行》?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逐渐体会到这一点了。 World Art:您所画的《琵琶记》和这个阶段作品《牡丹亭》都是描绘现代女性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和差别? 侯庆:《琵琶记》里的年龄层次要大一些,已经嫁作商人妇,已经历练过生活了。但是《牡丹亭》在闺房里还没有出门,她还是思春的状态,她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砺,后面演绎出一系列的故事,虽然她经历很复杂,由生到死,由死又复生,但那个经历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东西,不是现实主义,而《琵琶记》是现实主义。这和我们现代人的情感是一样的,20岁的时候是浪漫的,30岁到40岁以后是现实主义,你那个时候想浪漫都浪漫不起来。
-
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
牡丹亭—侯庆艺术展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5月23日,“牡丹亭”—侯庆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一场戏曲艺术家的着装表演开场,并同时呈现了古代与现代两位妙龄少女的情窦初开的一系列状态,一种懵懂,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