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订义》研究
-
作者:夏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典籍。 因其如此,自西汉末以来,历代研究论著层出不穷,援引《周礼》议政者更是不胜枚举。宋代是《周礼》研究较为繁荣、且独具特色的历史时期,()《周礼》学在继承汉唐《周礼》学的基础上,纠其流弊,建立()套与汉唐《周礼》学范式判然有别的新的学术范式,自成一派()元、明、清初的《周礼》研究深有影响,对清代乾嘉以后的《周礼》研究亦有启示,在《周礼》学史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而《周礼订义》既是宋代第一部、也是宋代完整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集解体《周礼》学著作,是书采摭浩博,网罗由汉迄宋的《周礼》数十家说,其中对宋人《周礼》著述或学说的搜采尤为详博,保存了大量宋人诠释《周礼》的珍贵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宋代《周礼》学文献散佚严重的缺憾,是我们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宋代《周礼》学所需要特别重视的一部文献,是我们研究宋代《周礼》学不可不读的重要文献。然历代对《周礼订义》一书的著录或研究多集中于是书内容简评和版本考述,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研究《周礼订义》一书的专著或专文至今尚付阙如,此书重要的学术价值无人表彰,此书之于宋代《周礼》学研究的意义几近湮没。因此,本文将系统研究《周礼订义》一书,对此书作者的生平事迹、此书的撰著流传、此书引用诸家《周礼》著述或学说的流传情况、见引规模、诠释《周礼》特点等问题进行考论,以展现此书所独具文献学价值和经学价值,表彰此书之于宋代《周礼》学研究的意义,凸显此书在《周礼》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礼订义》的作者王与之,既非达官显贵,亦非学术巨子,生前身后声名不显,对王与之的生平传略进行钩稽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地认识《周礼订义》一书的撰著背景和学术特色,故本文第一章“《周礼订义》作者生平事迹考”,细致考述了王与之的生平、著述和交游,从中可见王与之是南宋时期温州地方上颇受人尊敬的饱学之士,一位学行兼修、潜研《周礼》的儒雅师长。 关于《周礼订义》一书的撰著背景、撰著过程、撰著体例和版本流传等问题,历来鲜有学者进行探讨,本文第二章“《周礼订义》撰著流传考”就主要考论以上问题,以加深我们对此书本身的了解。 为了彰显《周礼订义》一书珍贵的学术价值,本文的第三章“《周礼订义》引用汉唐诸家考”、第四章“《周礼订义》引用宋代诸家考(上)”和“第五章《周礼订义》引用宋代诸家考(下)”逐一考论了是书卷首《编类姓氏世次》所列五十一家《周礼》著述或学说。其中,第三章主要考论《周礼订义》征引汉唐诸家《周礼》著述,包括汉代的杜子春、郑兴、郑众和郑玄,北朝的崔灵恩,唐代的贾公彦;第四章重点考论《周礼订义》征引宋代诸家著述或学说流传至今者,共有十三家,分别是刘敞、程颢、程颐、张载、王昭禹、李觏、胡安国、陈祥道、史浩、朱熹、吕祖谦、郑伯谦和叶适;第五章重点考论《周礼订义》征引宋代诸家著述和学说散佚不存或存佚不明者,共三十二家,分别是王安石、刘恕、杨时、陆佃、《周礼图说》、《礼库》、胡宏、刘彝、方悫、林之奇、郑锷、薛季宣、陈傅良、郑伯熊、刘迎、《周礼详说》、杨恪、陈汲、黄度、项安世、李叔宝、易祓、薛衡、陈用之、郑敬仲、周必大、曹叔远、林椅、赵溥、陈汪、李嘉会、孙之宏。通过对个案的细致分析研究,一方面厘清《周礼订义》所引诸家《周礼》著述或学说的存佚流传情况、《周礼订义》征引诸家《周礼》著述或学说的规模大小;另一方面分析诸家对待《周礼》本经的态度、对《剧礼》作者的认识、对《考工记》补亡《冬官》的见解、诠释《周礼》本经的特点等。从而清晰地展现《周礼订义》一书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哪些辑佚价值和校勘价值,在经学研究方面有哪些《周礼》学说,尤其是宋代佚亡诸家和存佚不明诸家的哪些《周礼》学说,能丰富并纠正我们对宋代《周礼》学的相关认识。 《周礼订义》是王与之多年潜研《周礼》的心血结晶,是书集中体现了他论解《周礼》的一家之言,考论王与之本人的《周礼》学说,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加完整地认识《周礼订义》一书的经学价值,故本文第六章“《周礼订义》中王与之的《周礼》学说”主要论述王与之对《周礼》相关问题的见解,诠释《周礼》的特点。从中可知,王与之既能针对宋人聚讼纷纭的《周礼》学问题提出己见,又能依己意申驳郑《注》、贾《疏》,钻研错综纷繁的礼制难题,还能折衷己见,间或论断所引诸家《周礼》学说之是非,并推寻《周礼》经文字句间所蕴微言奥旨,其学兼义理考据之长,其说可卓然成一家之言。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第七章“《周礼订义》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周礼》学史上的地位”,重点归纳并分析了《周礼订义》一书的文献学价值和经学价值,及其在《周礼》学史上的地位。《周礼订义》采摭浩博,对宋人诠释《周礼》之作、讲论《周礼》之说网罗详博,而此书征引宋人《周礼》著述或学说流传至今者不足十分之三,其余十分之七或佚亡,或存佚不明,毫无疑问,《周礼订义》在辑佚和校勘宋儒《周礼》著述或《周礼》学说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清代学者已经注意到此点,并自觉地运用《周礼订义》去辑佚、校勘宋人的《周礼》著述或学说。另一方面,《周礼订义》集宋人谈《周礼》之精华,保存了大量宋人论解《周礼》的珍贵资料,如尊崇《周礼》本经的资料,争论《周礼》作者的资料,论述《考工记》成书时代和《考工记》补亡《冬官》问题的资料,训诂《周礼》所载名物的资料,考论《周礼》所载制度的资料,批驳郑玄《周礼注》和贾公彦《周礼疏》的资料,阐发《周礼》所蕴义理的资料等等,其学术价值为南宋以后的历代学者所推重,是我们研究宋代《周礼》学不可不读的重要文献,是研究“宋学系”《周礼》学不容忽视的重要代表作。
-
宋代周礼学文献述论
-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周礼》 周礼学
-
描述:宋代的《周礼》学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大致可分为传说、分篇、专著、图谱四类;宋代《周礼》学文献在训诂上喜与郑、贾立异,并多以义理解经;宋代《周礼》学文献具有珍贵的经学、史学、文献学价值。
-
李觏《周礼》学述论
-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李觏 上海古籍出版社 述论 庆历新政 儒家经典 四库全书 思想家
-
描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页),故“东南士人,推以为冠”(《盱江外集》卷一《告词》,第336页)。诸经之中,李觏“尤长于《礼》”(《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7册,第607页),而《周礼》最受其推重。其《周礼》学著述不仅包括《周礼致太平论》十卷,还包括《礼论》、《富国策》、《安民策》、《强兵策》、《平土书》、《常语》、《明堂定制图序》等带有政论性、学术性的文章。李觏经常在这些文章中援引《周礼》并加以诠释,以阐述自己的思想。《周礼》既是李觏学术思想的经典依据,也是其功利思想的理论源泉,可是学术界对李觏的研究多聚焦于他的功利思想,其《周礼》学迄今尚无专文进行论述,这无异于知标而不知本,治末而未理其源。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李觏《周礼》学作一探讨,以期对李觏的学术有更加全...
-
宋代《周礼》学文献概况及特点
-
作者:夏微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文献 魏了翁 宋人 王安石 概况 井田制度 研究 名物 林希逸
-
描述:得贾《疏》而名物制度考究大备,后
-
魏了翁《周礼折衷》经学特点探析
-
作者:夏微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了翁 《周礼折衷》 宋代《周礼》学
-
描述:放矢地批驳;对于宋代《周礼》学代表作王安石的《周官新义》,魏了翁一方面肯定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批评王安石阿附郑《注》,未能领会《周礼》所蕴先王政治精髓,导致变法误国.这些特点展示了魏了翁的《周礼》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