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层次和过程应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范畴
作者:吉彦波  来源: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范畴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范畴  层次性  现象到本质  普遍性  对立统一  客观事物  辩证性 
描述:层次和过程作为哲学范畴,已分别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本人则从二者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认为它们应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范畴.
运动静止规律应是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规律——再谈静止观
作者:吉彦波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止规  静止观  运动与静止  高规  对立统一  再谈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事物发展中 
描述:物辩证法科学体系,完善唯物辩证法逻辑结构的角度上考虑,应把新的运动静止观上升为唯物辩证法的最高规律。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应是社会能动矛盾
作者:吉彦波  来源: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能动矛盾  科学技术  社会结构  经济基础  反作用 
描述:某种特性,那么,整体就不可能不具有某种特性。当然,如果“部分”在组成为“整体”时不是最佳状态,不是科学的,有机的,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固有规律的结合,整体会小于部分之和;如果部分是这样的结合,结合成为最理想的整体,那么,整体就将大于部分。对于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来说亦正是如此。 让我们由部分到整体地分析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能动性吧! 首先,生产力是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一种能力。从宏观上总体上看,它具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这是由于:
历史发展动力应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作者:吉彦波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历史发展动力应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应是“三个有利于”
作者:吉彦波  来源:延边党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精髓  三有利 
描述:任何伟大的理论都应有自己独具的精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不妥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应是“三有利”,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应是社会主体矛盾
作者:吉彦波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体矛盾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主体地位  社会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描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应是社会主体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应是运动
作者:吉彦波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 "联系"起点说; "矛盾"起点说: "个别和一般"说。笔者认为此三说均有其内在的根本缺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出发,唯物辩证法是逻辑起点应是运动。
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
作者:吉彦波 白晋学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占统治地位  社会形态  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方式  直接作用  思想上层建筑 
描述:一座建筑物,整个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因而生产力也就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地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决定着上层建筑.从生产力对上层建筑作用的直接性上看,生产力应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