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
期刊文章(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13(3)
2012(1)
2011(2)
2010(1)
2007(2)
按来源分组
恩施日报(2)
其它(2)
淮北晨刊(1)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1)
连云港日报(1)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
经济观察报(1)
江淮法治(1)
淮北日报(1)
论胡应麟的王维诗歌批评
作者:刘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诗薮》  《诗薮》  王维诗歌  王维诗歌  前后七子  前后七子  王世贞  王世贞  末五子  末五子 
描述:审美理论,以及“集大成”的明代诗歌发展方向。王维作为盛唐成就颇高的大诗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对王维诗歌展开了详尽的论述。在前代各家王维诗歌批评的基础上,胡应麟对七子内部王维诗歌的接受与明代中后期渐渐兴起的王维诗歌接受热潮进行了理论总结。他从王维诗歌的诗体成就、风格成就、盛唐各家比较以及在诗歌史的后世传承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王维是各种诗体皆工,诗歌风格以清淡为宗,禅味颇浓,是盛唐诗歌的名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颇大。胡应麟的诗学是针对明代中后期诗坛出现的七子后学与公安后学诗歌创作的失败提出来的,他的王维诗歌批评是对当时王维诗歌接受的总结,更是其对明代诗坛发展思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胡应麟的王维诗歌批评对七子诗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对此后的陆时雍、许学夷、王士祯、沈德潜等人的王维诗歌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研究
作者:刘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亭台楼阁散文  意蕴  曾巩  创作实践 
描述:文的数量达到3100余篇。元明清散文中亭台楼阁成为文人士子笔下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北宋时期,亭台楼阁散文的篇目近500篇。由唐至元的转变,宋代在这之间所起的关捩性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在研究亭台楼阁散文过程中,本论文力图将个案剖析和宏观观察相结合,从而展示亭台楼阁背后所掩盖的北宋文人独特的心灵世界,探寻北宋文人在此类散文中所表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历时性变化,从而揭示亭台楼阁从最初的泉眼无声发展至北宋末滔滔汩汩、一泻千里的繁荣局面并最终形成一股文化势力的缘由。第一章为北宋初期亭台楼阁散文发展实况的梳理,认为北宋亭台楼阁散文是一个逐渐繁盛的过程,而亭台楼阁散文发展是在北宋古文兴盛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文学发展轨迹与北宋古文演进基本吻合。第二章为北宋中期、后期亭台楼阁散文的发展概述,这一时期集中了北宋最为耀眼...
黄鹤桥下双寨美
作者:刘波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站在黄鹤桥顶峰,双寨子美景尽收眼底。(记者 刘 波 摄) 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刘 磊 “哇!这个地方太美啦!”“导游,这里叫什么名字?”“双寨子,你们顺着这边看双石峰。”4月23日上午10时,刚到建始野三河景区黄鹤桥观景台,一批武汉游客即惊喜地叫了起来。 拾阶而上,站上高高黄鹤桥顶峰,放眼
黄鹤桥金秋醉游客
作者:刘波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朱翠萍 谭清华 观鬼斧神工黄鹤桥,游八百里清江最美景阳段,醉在关葡萄园……刚刚过去的长假,从武汉、重庆等地蜂拥而至的客人,领略了“人类起源地、醉美金建始”的自然风光,更被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朴实的民风所打动,个个流连忘返。“双节”期间,建始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228人次,同比
法律应是记者的惟一边界
作者:刘波  来源:经济观察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法律应是记者的惟一边界
从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看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刘波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至情  汤显祖  杜丽娘 
描述: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对于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左派王学影响下,由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强大的写“情”思潮,它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徐一平会见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
作者:刘波 贺耀堂  来源:连云港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一平会见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
版画的本体与价值──刘波VS王谦
作者:刘波 王谦  来源: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版画  铜版画  素描  实验性  作品  语言特点  画种  中国古代  独特价值  本体语言 
描述:答,版画的本体与价值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中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