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09
(1)
2008
(1)
2000
(1)
1997
(1)
按来源分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
杂文月刊(选刊版)
(1)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
北京观察
(1)
相关搜索词
北运河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副刊
首页
>
根据【作者:刘孝存】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留在扉页上的题字
作者:
刘孝存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集
乡土文学
北运河
芦苇
中学
扉页
短篇小说
批判
作家
描述:
集中。我知道他是“少年神童”。他上中学的时候中学课本就选了他的小说。那时
“京味”、“京韵”的《北京文学》
作者:
刘孝存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文学
北京作家
皇城文化
文化底蕴
骆驼祥子
汪曾祺
老北京
市民文化
刘绍棠
刘心武
描述:
“京味”、“京韵”的《北京文学》
刘绍棠的“娘打孩子论”
作者:
刘孝存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
光明
文学评论
散文
西沙
胡同
看家
京郊
看法
描述:
不像小说,人物是京
跟林老学艺:怀念师长林斤澜
作者:
刘孝存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结构
刘绍棠
门头沟区
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副刊
艺术效果
文学
鲁迅
青年
描述:
第一次听林老讲小说,是28年前的1981年。那是6月的一天,在门头沟区,时任区委宣传部长的刘颖南把林斤澜和刘绍棠请了去。我当时正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一分钟小说"和"千字散文"编辑,同时也是热衷于小说的"文学青年",有幸聆听了讲座和两位早已成名作家的夜谈。刘绍棠那时45岁,已过不惑之年。他讲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