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纪念王安石(1021—1086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保守派 变法派 失败原因 司马光 熙宁 参知政事 青苗法 吕惠卿
-
描述:,年仅三十八岁的神宗皇帝病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执政,不一年,各项新法被基本罢废.至此,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
王称和他的《东都事略》——献给先师90诞辰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略 东都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 李心传 北宋 十三年 王安石 学术思想 资治通鉴
-
描述:本文对王称和他的著作《东都事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东都事略》确为王称所撰,有三大值得称赞的特点;其史料价值很高,是有特色的史籍。作者还对王称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宋代及其后对王称及其书的评价,认为应充分肯定王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
略论宋代的明经科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经 进士科 诗赋 诸科 宋代 经义 经术 王安石 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
-
描述:约自西汉武帝始。在两汉历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的七百余年间,明经一直与秀孝齐名,是重要的荐举名目,得举者甚众,成为士人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之一。
-
宋代官吏的俸禄
-
作者:何忠礼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墓志铭 士大夫 王安石 《曾巩集》 《文献通考》 俸禄 范仲淹 州县官 宋代官员
-
描述:是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随官品之大小,差遣之有无而大相径庭,即使《禄令》所载的待遇,与实际收入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笔者研究,宋代广大下级官员的傣禄并不高,有的则远远不足以养廉。这种现象往往在少数宰执、大臣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
读《宋代教育》
-
作者:何忠礼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 “三舍法” 学校 升级制 书院 教职员 陆九渊 近代教育 史料
-
描述:代教育的鼎盛时期,从制度上对它作了若干研究,却没有发现其中所包涵的新气象.并完全割断了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尤其是宋代教育的有机联系,这样便不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宋代教育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袁征同志所撰之《宋代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正确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教育在宋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的新看法,以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周到的分析,通俗而富于逻辑性的语言,揭示了宋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全貌,探讨了它的优良传统和沉疴痼疾,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论宋学的产生和衰落
-
作者:何忠礼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学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事功学派
-
描述:学本身也因为缺少对立面的斗争而日渐僵化,至此宋学走向衰落。
-
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
作者:何忠礼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
描述: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