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剧社“台柱子”李浩古稀之年圆了“表演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0.07
【版次】第04版(珠海文化)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本报记者 吴晓云
近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综艺大赛上,我市拱北文化站逗逗剧社选送的《取样》和相声《种啥得啥》斩获两项铜奖,李浩在两个节目中都有上乘表演,这位逗逗剧社的“台柱子”已经71岁了,他极具生活化的表演得到评委青睐。李浩说:“演戏就是演生活,我在表演中获得极大生活乐趣。”
退休之后
圆了“表演梦”
李浩腰板笔直,笑容明朗,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1941年出生在湛江,1961年到斗门工作,2000年退休之后才学习表演。李浩小时候就喜欢看粤剧,舞台上演员的念唱做打让他目眩神迷,但是他一直没有机会上台表演,心中一直存有一个舞台的梦想。
2011年,拱北文化站逗逗剧社成立,免费培训表演艺术,招募的演员须“65岁以下”,李浩问剧社招不招年纪更大的?如果招70岁以上的人他可以试试。剧社负责人胡红看他精神矍烁,把他特招入剧社,没想到他演什么像什么,不到三个月就成为剧社的“台柱子”。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李浩在获奖小品《取样》中饰演乾务飘色的传承人“阿梁叔”,这个老头儿本事不小但是脾气也极大,李浩将他居功自傲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李浩说乾务飘色他非常熟悉,他也懂得老人家的“小心思”,所以演得活灵活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李浩在逗逗剧社表演了一系列小品:《奖状》、《二胎指标》、《过户》、《纤夫学法》等等,他登上了珠海的“周末大舞台”,也参加了珠海市滨海之声戏剧曲艺大赛,李浩无论是演打老婆的汉子,还是做好事的社区老头,都让人觉得格外熟悉亲切。他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要用心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才能真正地演好这个角色。舞台剧不比影视剧,影视剧演砸了还可以重来,而舞台剧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有任何一次‘NG’的机会。”
希望更多的人
热爱戏剧艺术
李浩说“演戏就是演生活”,他把自己七十年的人生经验都融进角色里,使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光彩十足。他说,表演小品的程序是看剧本、背台词、揣摩角色、上台表演,要一遍一遍反复磨合才能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
逗逗剧社共有20多位演员,有时候任务紧的时候“一个月拿下四个小品”。他们排练时自带盒饭,表演时自带服装,没有场地就在走廊里排练,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排一场下来全身湿透,但演员们都坚持下来,李浩说:“因为喜欢表演,所以并不觉得苦。”
李浩希望塑造更多更好的角色,他说:“这座城市热爱戏剧的越来越多了,我希望更多的人投入戏剧艺术,充实自己的生活,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一分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