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钱为儿治病的李浩 找到新工作努力还欠下的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4.26
【版次】第101版:致敬青春
【入库时间】20130530
【全文】
李浩,39岁,璧山县人,常年在璧山的鞋厂打工。去年11月,李浩为给患有弱视的儿子李杰治病,取走了工友卡里的8000元存款。在案件开审前,李浩75岁的老父亲李德明提着借来的一麻袋零钱来到璧山县检察院,与被害人达成了刑事和解。最终,璧山县检察院作出了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李浩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重庆晨报报道此事后,李浩一家得到各方帮助。现在,李浩已在璧山一家鞋厂找到了新的工作,儿子李杰的视力也在逐渐恢复。
本报2012年11月28日18版报影
李浩(化名)和老父亲将报道过他们故事的《重庆晨报》精心收藏起来。
同期音>
在看守所得知父亲四处借钱替我赎罪的事之后,偷偷哭过好几次。直到看了去年11月28日的晨报,我才知道了父亲筹钱的细节,当时我又哭了,我会好好珍惜这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李浩
几天前,李浩刚拿到了重新工作后的第一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得多赚点钱存起来,儿子以后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李浩说话时,经常提到9岁的儿子李杰。
“想感谢的人太多了。”李浩话不多。这是晨报记者第三次见到他,这句话他重复了很多遍。李浩说,自己和重庆晨报有一份特殊的缘分,它记录了他们一家人这半年来的分离与重聚。
那份晨报他边看边落泪
去年12月,李浩因为赔偿了工友的损失,获得了法院轻判。“刚出看守所,我就去买了一份《重庆晨报》。”李浩说,他在看守所里听驻所检察官说,重庆晨报报道了自己的事。
“我很想知道父亲是怎么筹到这笔钱的。”李浩听说自己的事被晨报连续报道了好几次。他告诉记者,自己看过的报纸不多,更从来没有想过会上报纸。
当天的晨报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新闻。李浩问了好几家报刊亭,都没有以前的报纸卖。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父亲和儿子。”李浩说,儿子李杰至今都不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李浩从看守所回到家后,儿子还经常向他撒娇,埋怨他只顾工作忽略了他。
李浩也问过父亲,有没有看过晨报的相关报道。“父亲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李浩说,父亲也想看看晨报的报道。
今年春节,李浩在和亲戚们吃饭时,在主城工作的一个亲戚偶然说自己家中有一份报道李浩事件的晨报。今年3月,李浩让亲戚把这份报纸带到了璧山。
李浩看了看报纸,日期是去年11月28日。“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哭了。”李浩说,他那时才知道了父亲筹钱的细节。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是他从看守所出来后,一家人在检察院里重聚的照片。“我指着照片问儿子这是谁时,他没有认出来,只是看着我笑得很开心。”李浩说,这份报纸他一直珍藏着,有时也会拿出来再看看,常常会被里面的文字感动得落泪。
“这份报纸我将永远珍藏。”李浩说,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报纸,充满了温情。
父亲借的零钞已经还清
李浩被判缓刑后,立即跟父亲商量还钱的事。“父亲是个老实人,从来没向别人借过钱。”李浩说,当时借钱给父亲的人大多都是他的老朋友,“我知道,让父亲开这个口很难。”
“父亲常说,要一辈子记住欠这些朋友的情。”李浩看过父亲专门用来记账的一个本子,上面清楚记着当时借钱的具体数目,有的还做了特别记号。
今年年初,李浩从姐姐那借到了8000元。他和父亲按本子上的记录,挨家挨户地还钱并道谢。“还了钱,父亲的心也踏实了。”李浩说,欠姐姐的8000元,他计划在半年内还清。
儿子到北京治疗了弱视
说到儿子李杰时,李浩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李杰戴着一副眼镜,镜片很厚。“这是去年年底带他去北京配的。”李浩说,晨报报道了他们一家人的事后,儿子获得了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的资助,去北京免费接受了弱视治疗。
去年12月26日,李浩与李杰父子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那呆了三天。刚到北京时,刚下过大雪,“儿子第一次看到雪很兴奋。”李浩说,医生给儿子做完检查和治疗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准备带他们出去玩玩,但那时他已经订好了回重庆的火车票。“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再带儿子去北京的。”
在和李浩交谈时,9岁的李杰常跑到父亲身边,紧紧地靠着,看父亲说话。他明显比前几次见到时活泼了很多。
李浩告诉记者,儿子从北京治疗回来后,视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医生告诉李浩,李杰的弱视治疗时间比较漫长,视力完全恢复大概需要三年。
回到重庆半个月后,李杰就收到了医院快递过来的一副矫正弱视的眼镜。“他戴上眼镜后,指着远处的电线说他看得清了。”李浩说,儿子开心地在院坝里跑了好几圈。
因为个子比同龄孩子高,加上又戴上了矫正眼镜,新学期李杰被安排坐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看黑板看得很清楚,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李浩高兴地说。
医院还给了李杰一套弱视矫正治疗仪。李浩说,他非常感谢这些好心人对儿子的帮助,也希望有机会回报这些好心人。
想多赚钱改善家人生活
几个月来,璧山县检察院检察官也给予了李浩及家人很多帮助,还为他送来书籍等物。李浩说,刚被关进看守所时,他几近绝望,检察官多次鼓励他不要放弃,让他很感动。
今年3月初,李浩在璧山县某皮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3000元左右。“我要努力多赚点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李浩放弃了双休,经常加班。他说,自己现在工作很顺利,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儿子。“爷爷在照顾他,他也懂事了很多。”李浩大约半个月回家一次。但每隔两三天,他就会给儿子打一通电话,通话时间基本都是20分钟以上,谁都舍不得先挂断。李浩说,他会好好珍惜这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辜负家人的信任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