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2.22
【版次】第08版:高校社会科学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李浩
西北大学地处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元素极为富集的陕西关中地区,逐渐形成和保持了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研究实力比较雄厚的学科团队。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彭树智先生为首的学术团队在国内享有盛誉,其成果《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中东国家通史》分别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国家图书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关学文库》、国家古籍整理重要项目《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等。中国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研究团队,多年来潜心钻研,在中国汉唐文化、陕西地域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成果,《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园林别业考录》等成果荣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成为西安大遗址文化景观恢复建设的重要指南。
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以学校为主编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说陕西书系》、《华夏龙脉 秦岭书系》、《唐代长安词典》等优秀著作,在宣传陕西文化特色、文明荟萃的工作中,独树一帜;原创巨著《大秦帝国》以及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公映,引起了公众的热烈关注。积极配合陕西省政府公祭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活动,成为全球华人公祭人文初祖黄帝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举办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讲座——“陕西文化户外大讲堂”。
充分发挥文化研究平台作用。建成了以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教育部第一个文理交叉的“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为龙头,以“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研究中心”等省重点研究基地为中坚的平台体系,成为服务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动机”。“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连续三次获得国家文物十大考古发现;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历代长城研究”和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遗址考古”正在顺利进行;提出的丝绸之路与中亚文化遗产保护综合研究的战略性建议,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