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站岗为民———记第二届无锡“十大爱民标兵民警”李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2.27
【版次】第C03版 (警方人物)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交巡民警,没有铁马金戈、轰轰烈烈的故事,也没有惊天动地、叱咤风云的业绩,却深受群众喜爱。他,就是公安交巡警支队崇安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浩。从警17年,在交巡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浩日复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在获得第二届无锡“十大爱民标兵民警”荣誉后,最近他又入围“全省十大执法爱民交巡警”候选人。12月21日,笔者随李浩“跟班作业”,真切体验了“马路天使”的一天。
17年处置违章12万起无人投诉
清晨7:30,当笔者来到李浩执勤的锡沪路与江海路高架交叉路口时,正值交通早高峰。只见李浩头顶大盖帽,嘴衔口哨,身着执勤背心,站在马路中央,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锡沪路是锡城有名的建材一条街,这里商家云集,送货的、买货的,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大。站在路中央,一阵阵刺鼻的汽车尾气扑面而来,尤其是大型车辆启动时造成的呛人黑烟和尘土让人闪躲不及。李浩却十分淡定,他说:“天天都是这样,适应了,有免疫力了。”
中队长手下有十来号人。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李队干活不怕累,总是冲在第一个”。副中队长黄彬说“在交通保障,在事故现场,在酒驾整治中,总能看到李队的身影。在工作分配上和民警一样,让大家心服口服。”
“徐巷发生事故造成道路拥堵,速去处理。”上午7时45分,对讲机响了。李浩随即驾警车赶往事发地。到现场一了解,是两辆小轿车发生碰擦,双方车辆受损不严重,也没伤到什么人,对事故责任也无异议。事故虽不大,但双方驾驶员都不愿离开现场,要等交巡警前来处理。事发道路狭窄,造成了过往车辆拥堵。李浩一边疏导过往车辆,一边请双方当事人出示“两证”,做好记录,让他们快速驶离现场,到事故快速理赔中心处理。道路恢复了正常通行。正是上班高峰,李浩马上回到路口指挥交通。
9:00,早高峰过去,李浩转而投入路面违法查纠。一辆电动车沿江海路在快车道内行驶,李浩赶紧跑上前拦住,先向骑车人敬了个礼,将其引导到路边安全地带。谁知驾车者理直气壮:“上班赶时间,非机动车道开不快。”“再急也不能走机动车道啊,电动车是‘肉包铁’,汽车是‘铁包肉’,真有什么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啊,你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生命、对家人的不负责。”一番至情至理的话说得对方连连点头。
“别看我们的工作只是上路巡查,纠违这些小事,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既要文明执法,又要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李浩说。在多年的执法中,他研究执法语言、改进执法方法,积累出一套“五步工作法”,即讲过程、谈危害、示法规、举实例、再提醒。李浩说起2010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正是盛夏酷暑,那天中午,烈日当头,马路上热气蒸腾,李浩正在广南路口执勤,只见一名妇女骑电动车带孩子在机动车道逆向行驶,他上前示意其靠边停车。
“大热天的,走快车道、带人的多呢,干嘛只拦我,怎么不去罚别人”!见被民警拦下,该妇女大声嚷道。
李浩一看就知道这妇女是个急性子的人,他不愠不火,耐心教育,从交通法规讲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但对方仍不配合。这时,一旁的孩子插话了:“妈妈,警察叔叔说得有道理,我们错了就是错了,他是为我们好”。听了孩子的话,这名妇女脸红了,轻声地对李浩说愿意接受处理。从那以后,李浩多次在该路口见到这名骑电动车的妇女,再没发现其有违章行为。
在交巡警岗位上17年,李浩处理交通违法行为12余万起,没有发生群众投诉事件,真是太不容易了,问及个中“法宝”,他说:“自己经常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把群众当做是你的家人,在态度、方法上就会不一样。”
帮扶困难群众260余人次情暖百姓
不知不觉间,时针已指向中午11时,2个多小时路面查纠中,李浩几乎一刻未停。
中午,李浩回大队部吃中饭。饭后,利用午休时间,李浩带着一套保暖内衣来到广瑞二村,看望孤老韩阿婆,内衣是隔夜到商场买的。
“阿婆,马上‘入九’了,给您老买一套保暖内衣。”李浩一进门,就将新买的保暖内衣递给韩阿婆。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来看我就很高兴了,不要花钱买东西。”韩阿婆非常高兴,紧紧拉着李浩的手不愿松开。
韩阿婆81岁了,早年在河南工作,退休后叶落归根,回到无锡老家。老人无儿无女,退休工资不多,生活较窘迫。2009年6月,李浩在大队组织的一次帮扶活动中认识了韩阿婆,从此将韩阿婆像自家老人一样放在了心上。
韩阿婆年岁大了,身体尚好,生活基本自理。李浩每月都要到韩阿婆家中看望,帮着收拾收拾屋子,陪老人聊聊家常,给老人买些日常用品和水果。李浩说: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了就会孤独,韩阿婆没有孩子,我就给她当儿子吧。
有这么一个“儿子”,韩阿婆喜出望外。她一生坎坷,无儿无女,晚景凄凉。“儿子”李浩的到来让她倍感温暖。李浩是个热心人,这么多年来,他先后帮扶、救助群众261人(次)。
小云小时候他的父亲就牺牲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没有稳定工作,靠打临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困难。2007年,李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小云结成助学对子。每当新学期开学,他都要给小云送去学习用品和学费、生活费,逢年过节送去油、米等及慰问金。小云的妈妈说:“李队长与我们非亲非故,但
他却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一次在地区走访中,李浩了解到家住广益新村居民杨某的儿子小翊将从新区南丰小学毕业,而根据学区划分的规定,小翊将升入新区新城中学,路途遥远,骑自行车一个单趟就近3小时。正当杨某一家正犯愁时,李浩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他找到就近一家中学的领导协商,一开始顺利,他不厌其烦,多次上门沟通,学校领导被李浩的诚意所感动,破例同意招收小翊入学,并免去转学等费用。
执勤中,遇上群众有什么急事、难事,李浩更是鼎力相助。今年9月的一天中午,李浩在查处一起卖西瓜的货车交通违法时,驾驶员孙某因西瓜卖不出而情绪激动。李浩态度缓和、平和执法,当得知孙某还尚未吃午饭时,他买来面包、矿泉水给他,随后又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孙某找到卖瓜的场所,解了燃眉之急。孙某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罚。他说:“没想到无锡警察这么善解人意。”
辟出177个停车泊位解决“停车难”
下午1时,上班时间到了,李浩来到锡沪路上一家建材市场。这家市场有1000余家商户,日均车流量5500余辆。眼前,市场内车辆来来往往,秩序井然。
“李队,今天又来检查啊?”市场安保部负责人老段迎了上来。
“年底快到了,来看看这里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里货车多,要做好宣传防范工作,教育司机千万不能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李浩边说边递上宣传资料。
老段说,市场有这么好的交通秩序,多亏了李队。原来市场因管理不规范,乱停车现象十分突出,由交通引发的纠纷不断。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浩一连数天实地走访,排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在市场的支持下,设立交通警务站,派驻交通协管员。为规范车辆进出,在大门口安装刷卡门禁,利用市场的空地,划分统一的停车区域。经过整治,市场内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彻底改观。
“交通管理,其实就是融入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工作自然就能做好。”李浩说。管段内广瑞路、锡沪路沿线居民乱停车现象一度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顽症,李浩没有一罚一扣了之,而是到沿线小区、店铺走访,寻找问题症结。走访中,感受到群众停车确实难。连着好几周,他奔走于沿线商店、医院,说服有关单位和商户辟出门前空地,划出177个停车泊位,较好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李浩趁热打铁,带领部下深入周边社区,召开“社区居民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推出审验车等便民服务项目,居民们和交巡警的距离不断拉近,对交通管理从抵触到理解配合。沿线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事故大大减少。
李浩是个爱钻研的人。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城市建设项目上马,城区交通管理压力加大。遇到管段内有施工项目,他在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时,总是反复斟酌,兼顾群众安全顺利出行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地铁二号线靖海站施工前,李浩和同事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研究每一块交通标志的摆放位置,并加强施工区域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施工路段不发生拥堵事件。2009年3月12日,学前东路风雷立交开挖施工,风雷村宋巷居民老李家的通道被堵,李浩连夜督促施工方铺设临时辅道,保障了居民正常通行。
半个下午,李浩走访了好几家大型市场和物流企业,一一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对其中一家企业的保安和交通志愿者进行了现场培训。下午3时半以后,小学、幼儿园相继放学。李浩驾车逐一巡视管段内的9家小学、幼儿园门口的交通状况。情况正常。
下午4时30分,晚高峰来临,李浩又站到路中央,时而打手势让直行车辆快速通过,时而指挥右转车辆给行人让路。车流人流中,他是一个如此称职的“指挥家”。(小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