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不等不靠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访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

不等不靠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访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6.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四川日报

【出版日期】2008.06.1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 本报记者 徐凯 记者:青川是极重灾区,你们是如何抓抗震救灾的? 李浩生:地震发生不到5分钟,县委、县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把正在开会的300多名科级干部组织在一起召开了5分钟的紧急会议,迅速成立县“5.12”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8个片区分指挥部和10个救援工作组,在较短时间内组织2000多名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一线。 地震发生后,青川与外界失去联系达30个小时,我们充分调配整合县内的生活物资和救援设施设备,争分夺秒开展自救。救援人员不顾余震,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的山路峭壁上徒步挺进,进入偏僻隔绝的村庄及时展开救援。全县从废墟中搜救出生还者3269人,转移群众24.3万人。 记者:安置受灾群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浩生:一是县内统筹安置。对地震后房屋损毁,但耕地、水源等必需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丧失,且无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受灾群众,采取就地或县内异地避让的办法进行安置,已安置受灾群众10万余人。二是群众自主安置。自主外迁安置的群众有1100多户4000多人。同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群众投亲靠友。三是企业援助安置。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已组织2.5万余名受灾群众前往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务工。四是社会救助安置。采取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养老机构助养的方式,实现全县3500余名孤寡老人全部助养。此外,辅以其他安置措施。 记者:采取怎样的措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进行灾后重建? 李浩生: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尽快通路、通信、通电、通水。目前仅马公不通公路,预计6月底前抢通。县城各受灾群众安置点供电面达100%,33个乡镇实现供电。移动通讯覆盖34个乡镇,仅石坝、马公没通。全县所有居民安置点全部恢复供水,100%的村都能喝上山泉水或自来水。二是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恢复正常的上班秩序;引导受灾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抓好以夏收双抢为重点的农业生产以及山区特色种养业,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秩序;积极动员工业企业维修厂房和设备,迅速恢复工业生产秩序;设置一批商业网点和帐篷小卖部、电话超市、帐篷银行、帐篷邮政点等,迅速恢复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三是着眼长远,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省政协专家组和四川大学专家组已开始对青川灾后重建进行规划,我们将搞好服务,争取尽快形成规划纲要,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