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环保是一种优秀习惯――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李浩的环保之路

环保是一种优秀习惯――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李浩的环保之路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2.0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青岛科技大学报

【出版日期】2011.12.06

【版次】3版:第618期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华北地区培训会的表彰典礼上,我校材料学院学生会主席、环保协会会长、材物082班李浩同学入选“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此次选拔的236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是从华北地区108所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环保志愿者,其中青岛市共有5名大学生入选。

“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

在“进京”之前,李浩已经和环保打了两年交道。

大一暑假,李浩跟随学院实践团队前去威海昆嵛山进行为期一周的环境考察。“第一次,我对环保产生了兴趣,想起家乡的荒山污水,再看看这那里的青山绿水,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来改变这些”。再后来,李浩去过污水处理厂观看污水处理流程,去过造纸厂学习废旧纸浆处理工艺。很多人不懂一个大学生去这么“脏”的地方干什么,包括李浩的家人也不希望他去受罪,但是李浩却总能很好的说服他们。

在任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期间,李浩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共组织举办过两届“四方区环保创意设计大赛”,这个比赛一下让李浩“出了名”,先后有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但让我最欣慰的是这个活动所引起的社会响应”,李浩严肃的说。“我们和四方区政协、四方区环保局,并结合企业、中小学带来一场全民环保热潮,活动中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环保小发明,提出环保的新理念”。同时,环境保护协会还同化工学院的“龙腾杯化学实验大赛”保持合作关系,若是有好的环保点子出现,李浩就像得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乐得不行。

当然,也有人对李浩提出异议:“你一个材料学院的搞什么环保啊?环保是环境学院的事情。”

然而对李浩来说,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倘若认为环保只是清洁工的任务那就大错特错了。李浩说他就是要尽到一名环保使者的责任,将环保理念播撒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获奖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时心情可以用‘忐忑’来形容”,李浩这样描述当天授奖瞬间的感受。“没有感觉到这个奖项将会对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只是感觉自己以后肩上的担子会更重了,自己能不能完成这项使命,我心里也没底。”谈及获奖感受李浩如是说。的确,“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要求每名使者都要做到以一传千,把环保理念至少传给一千个人,“使者行动”通过调动青年志愿者保护环境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发挥青年人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从而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让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每名使者就是一粒种子,落在哪里那里就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这粒种子能不能长成大树,不到最后谁都说不准。

但是,经过了两天的系统培训后,李浩表示自己虽不能以一传千,但是可以一传百、百传千。在培训之前,李浩和青岛市其他学校同学组队上演了一场“时装秀”,“其实就是利用废旧的横幅、报纸、光盘、易拉罐等作为服装的材料”,李浩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环保也是一种美,并不是像大家所理解的那样”。“时装秀”在当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青岛队”。

两天的环保培训内容分为三个篇章――神奇的地球、文明的反思和绿色的变革。“文明的反思最让我印象深刻,授课老师是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他针对现在全世界存在的生态环境的恶劣现状进行了详细剖析,并点名青年在这个时代应该肩负的责任。”在参加培训过程中,李浩也同其它高校学生进行了环保交流,如海洋大学代表提出的“渤海湾湿地处理方案”就让李浩眼前一亮,“没想到学生也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要是不跟外界进行交流我们就真的成‘井底之蛙’了”,李浩说。

“环保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果让我给环保下一个定义,我说环保是一种习惯。”在李浩眼中,环保并不是一个大概念,也不需要一个大活动来阐明,它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多的仅仅是举手之劳。随手关掉水龙头,不让宿舍有长明灯这些琐事都是环保。李浩的宿舍有七台电脑,但是他们每月的电费也不过十几元,相对于那些动辄上百元电费的宿舍,可以看出李浩在用行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位同学。

大多数同学经常让电脑保持待机状态有时甚至是整天不关电脑,很多宿舍晚上熄灯后都不关掉开关,第二天灯亮了也懒得爬起来再去关,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恰恰就能成为影响节能减排的罪魁祸首。有人会说电脑处于待机状态可以节约开机时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环境是金钱买不来的。

在同学眼中李浩是一个细心的人,“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他很‘麻烦’,我们洗衣服时他建议我们充分利用水,我们出去吃饭时他也会告诉我们把电脑关掉,但是我们很乐意听从他的建议,因为他的确是对的”,李浩的舍友这样评价他。

从北京回来后,李浩有了更重要的工作――让更多人参与环保、享受环保。不仅仅是在本校,李浩准备联合青岛市其它高校举行一次全民参与的环保活动,让大家明白现在的环保习惯是为了以后更加美好的生活。另外,李浩也正视了现在团队人员分配欠缺、新闻宣传力度不够等一系列制约环保宣传的因素。“好在我们和北京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建立了联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总会跨过它”,畅想一下未来,李浩显得信心十足。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