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经济下行国企上位“国进民退”浪潮卷土重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2.04
【版次】第B04版:大陆财经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从历史上看,中国国有资本的扩张,似乎都与摆脱危机有关。上世纪末国企“抓大放小”改革前夕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进民退”的说法开始流行;2008年金融海啸导致国家直接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国有资本掀起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次扩张浪潮。这些现象背后似乎隐含着一个逻辑:中国政府倾向认为,危机时刻还得靠“长子”。
经济下滑 央企照旧要顶上?
目前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放缓也是共识,历史是否会重演?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要求,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推进新的国家重点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而上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物价稳定,在本次会议中完全消失。这意味着,以加大投资为手段的刺激政策正悄然出台。但民企投资成效太慢,按照惯例,在紧急情况下,重大项目靠的是国企,这一点在2009年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案例,现在再拿出来可谓驾轻就熟。
此外,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强调央企要逐步扩大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范围,2012年争取覆盖到所有中央及其下属的二、三级企业;集团公司对二级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权重要比上年有所提高,具备条件的企业力争达到40%以上……
所谓EVA,说白了就是要以利润创造为核心。虽然国资委也“嘱咐”央企要有进有退,不要与民争利,但在考核的压力下,挣钱才是第一要务,“社会责任”之类的说法恐怕得先放放。
财政收缩 地方国企来补缺
同时,国资阵营中另一主力军——地方国企也不会闲着。与央企不同,地方国企还有一项责任:帮助地方政府摆脱财政危机。重庆市长黄奇帆春节前表态:“今年无论市场怎样变,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目标和按照上市公司要求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不能变。”这实际表达了各地官员的真实诉求。
因为楼市调控,地方政府失去最大一块收入,融资平台整顿则限制了地方“拆东墙补西墙”的腾挪之术。此时,国企上市圈钱不啻为救命之举。但拿什么吸引投资者?钱肯定没有,只有政府赋予的各种专营权、准入权才是最诱人的东西。
支持有限 小微企业靠边站?
国企将更加兵强马壮,而民企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虽然去年出台了包括减税在内的小微企业支持政策,但效果有限。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长贾康直言:“减税看起来幅度很大,实际上能解决的问题很小。”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融资。
中央打击民间非法融资的同时,试图以向国有银行施压以增加小额放贷,但这并不现实。银监会已强调今年银行业要控制风险,大都无抵押的小微企业又如何能进银行大佬的法眼?财经网
李浩:安邦信息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