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作品研讨会召开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作品研讨会召开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2.3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燕赵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1.12.31

【版次】第22版(文娱·文话)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本报讯(记者崔哲)近日,我省青年作家李浩的作品研讨会在省会召开。《文艺报》主编阎晶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等来自省内外的多位文艺评论家、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李浩近年来的作品予以分析和评价,并对这位青年作家今后的创作提出了建议。

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省作协《长城》杂志社。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那支长枪》获第九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短篇小说《将军的部队》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被认为是河北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2011年,李浩的短篇小说《爷爷的“债务”》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如归旅店》获第九届十月文学奖,并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盛大文学举办的“未来大家TOP20”作家评选中跻身第十名。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李浩的文学观以及其作品中对人性的挖掘、在文体上的实践等方面给予了鼓励和肯定。《文艺报》主编阎晶明说,李浩是一个爱学习、善于思考的作家,他更多的时候在创作另外一个小说世界。阎晶明认为在李浩的作品中,生活的本色东西并没有失去。这种把文学性而不是及时的、功利性的目标当做创作最重要的追求是需要鼓励的。同时李浩将这种文学观通过创作实践体现出来,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根基完全抹去,这对青年作家的成长有启示意义。

与此同时,李浩作品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得到了各位专家的点拨。阎晶明提到,要防止小说的寓言化倾向,以及要处理好文化和历史、现实的关系,《如归旅店》引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在历史主题的表达上暧昧不清,这也是很多中国作家都有的倾向。吴义勤指出了李浩的创作中生活经验、文学资源的过度重复使用等一些青年作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超建议李浩在今后的作品中增加些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和狂欢,把小说写的好玩儿一些,“自己不喜欢看的小说不要写出来”。

李浩说,“至今为止,我给予文学的还很少很少,而文学已经给予我很多很多。我的写作一直得益于批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