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以“龙江风格”升级木垒县医院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8.22
【版次】第09版(社会新闻)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本报讯(马乔文/图)由漳州市医院无偿赠与新疆木垒县医院的一套纤维支气管镜,日前空运到位,填补了木垒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空白。而这套医疗设备落户木垒,首功应记到木垒县医院“支医”的医生李浩身上,是他在援疆第一线发现了木垒县医院的这一缺憾,反映给漳州市援疆团队和漳州市医院领导,从而谱写了漳州市援疆工作的又一段佳话。
受漳州市文联指派,笔者到木垒县采访漳州援疆团队,结识了李浩医生。说起他出征新疆,都带有一种悲壮。赴疆以前,在漳州市医院呼吸科当医生的李浩,在行前体检中,被发现肺部有个结节阴影,经反复检查都难以排除患恶性肿瘤嫌疑,最后只好开胸切除结节。万幸的是,经切片化验,最终排除了癌病嫌疑。手术伤口未完全愈后,李浩就随援疆团队一起踏上援疆的征程。
木垒县医院副院长张菊娴说了许多李浩来疆后的故事。她说,医院规定上午十点上班,李浩总是九点就到了;为了不耽误抢救患者,成了医院技术骨干的李浩,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哪怕是寒冬腊月半夜三更,一个电话给他,他随叫随到,不管当班不当班。正是这种工作状态,他帮医院成功抢救了10多位急诊患者。在木垒县医院,李浩帮医院培养医疗骨干3名,帮医院建成一个专业科室。依当地医院规定,李浩每月都可拿2000-3000元的绩效奖金,但他一分都不领,淡淡地说:“算是我给木垒县医院的一份情谊吧!”
单说由李浩争取来的纤维支气管镜,可谓“升级”了木垒县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疗条件。这套设备是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开展摄影,能帮助发现早期不良病变,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都不失为先进的精密仪器。
张菊娴给笔者讲了一个病例。有一名67岁的哈萨克族男子,名叫努尔别克·图扎尔别克,在乌鲁木齐一家三甲医院被诊断成晚期肺癌,被判定失去医疗价值,转到木垒县医院开展人道主义治疗。李浩依据自己在呼吸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怀疑该患者可能是误诊,他认真开展复查,通过查病历问病史,验血查体,结合影像学等手段,最终排除了该患者的肺癌嫌疑。现努尔别克·图扎尔别克已康复出院。
采访时间仓促,张菊娴简要提及了李浩在木垒县医院的工作表现。其实,李浩在援疆第一线还有另一鲜为人知的事迹:他不但自己与木垒县第一中学初一年级的乌孜别克族贫困女生努尔桥盘结成“帮扶对子”,还倡议漳州市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建南,副主任医师林立,主管护师纪淑莹分别与木垒一中的买尔古丽、李家佳、石明等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每人资助2000元,李浩作为“代表”,经常到校或到“帮扶对子”家中看望慰问勉励。在李浩及其同事的关怀下,4位学生学习成绩由后进跃升为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