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我会一生保留自己的“先锋”
【作者】 李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1.20
【版次】第A14版:文化·人物谱
【入库时间】20130320
【全文】
李浩 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理事。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刊发表诗歌、小说、评论400余篇,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等。
李浩作品《如归旅店》
李浩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鲁迅文学奖得主,他曾获评为20位未来大家之一,他是国内文坛少有的一直坚持文体实践的作家,他被很多评论家认定为“先锋”,他对于文学创作总是抱着一种最原始的文学冲动。在近日公示的第四届东莞文学院签约创作项目中,有他申报的《新莞人的时代生活》,关于东莞的写作,对李浩来说,会是一段陌生的旅程,因为陌生,为他留下了更多可以书写的空间。
郑州一夜的《百年孤独》
无论读者还是评论家,读李浩的小说,总会用“先锋”、“现代”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最初的感受,在他的笔下,隐约浮现出的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卡夫卡等一批西方文学大师的影子。对此,李浩从不避讳,他坦承自己受西方小说作家的影响。
很难想象,年轻时候的李浩,对于现代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派小说,却是抱着一种近乎敌意的排斥。学生时代的李浩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画国画、练书法、写繁体字、读古诗词。在沧州师范上学的时候,他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现代诗歌。北岛、顾城、杨炼、欧阳江河等等,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偶像。而当他第一次读到西方现代派小说时,他完全难以理解,他说自己“很愤怒”。
“那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定了那是不好的东西。”李浩说,他感谢那个年代,因为大家对于现代文学的热诚,纠正了他这一固执的看法:“这里面有一种投机性,当时大家都喜欢这些书和文学的时候,你会害怕自己滞后,害怕自己没学问。”
但李浩文学世界的大门还是向西方现代文学紧闭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他三年时间才读了80页。那时候的他,主要的创作是诗歌,从沧州师范的一名学生,到地区武装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心中有着宏大的文学理想,也有不少困惑,他总是希望能有人交流。
一切的改变由郑州的一个夜晚开始,还是文学新人的李浩去参加《百花园》杂志举办的一个小小说笔会。满腔热忱的他带着许多文学方面的问题,想要向在座的老师们请教,可他得到的回应寥寥。这让李浩感到了一丝挫败,回到自己的房间,无事可做,李浩把目光投射到床头的一本书上——那本他三年没有读完一个开头的《百年孤独》。
那一刻,同样孤独的他坐了下来,翻开书本,马贡多那个小村庄激荡百年的风云将他裹挟其中。一整个晚上,他读完了《百年孤独》,早上六点,翻到最后一页的他激动不已,在屋子里不停地转圈。李浩打开门,走到楼道里去,他想要找到一个人和他分享这份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
多年以后,每当李浩谈起自己小说创作的起源时,他都会谈到《百年孤独》,从此他走上了小说创作的“先锋”之路。李浩说,某种程度上,他会固执地坚持他的先锋性。“我会保留一生,我认为所有小说本质上应该是先锋的,至少在我能想到的时间段里,我是不准备修正这个观点的。”
一个没有名字的父亲
一次,李浩和作家冉正万接受采访,冉正万提议:“我们写一部小说,十年之内不准发表,十年之后再拿出来,看大家是否还会觉得不错,还能否达到发表的标准。”李浩说他欣赏这样的想法,好的小说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而他现在创作的《父亲简史》,或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十年。
这是一本写父亲的书,这同样是一本写一代人的书,在时代变化中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的命运变迁,这似乎是文学史上一个最经典的母题。“任何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里面有记忆,有历史,还包括个人从阅读中的汲取等多方面因素,这部小说也不例外。有一些我父亲的个人经历在里面,但虚构的成分会更多。”李浩说,在这部作品中,父亲没有名字,也没有生理上的表征,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象征。
2001年,李浩就想要写这部长篇,当时他给还是《人民文学》主编的李敬泽写了一封信,李敬泽打电话给他表示不同意他写。“他觉得我没掌握长篇的技法,那个时候动笔,等于提前把一块文学的富矿进行开采,实际上是造成矿藏的浪费。”
李浩接受了李敬泽的建议,十几年来,关于这本书怎么写、写什么的想法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他在技术上做了更多的练习:其间他获得鲁迅文学奖,他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成就,文学上的种种肯定,让他越来越充满信心。他一直在寻找通向《父亲简史》的叙述路径。
像是当年一夜之间走进马尔克斯的世界一般,李浩又是在一次闲谈中,突然找到了打开创作之门的钥匙。一天,他和《十月》杂志的主编宁肯谈论别的作家的作品,宁肯提到那部作品中有某条线索没有展开。这突然触发了李浩的灵感,或者说,是灵感之光透过某样物品反射到了李浩的身上,而那样物品就是李浩为《父亲简史》一直寻找的一个重要线索——镜子。
《父亲简史》将在今年年初完成,对李浩来说,这本长篇小说会把他带往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内文学圈,长篇小说一直都是衡量一个作家文学成就的最终标准,《父亲简史》会是李浩对自己文学生涯的首次完整叙述。但对李浩来说,他更在意自己的变化:“以前写作的语调不太一样,过去的小说,像大提琴,比较舒缓,有一种顺流而下的推进感;而在这本小说中,叙述变得繁复,变得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