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的李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8.12
【版次】第8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见到李浩时,他正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接电话。
李浩是SEI的副总工程师,兼任普光天然气净化厂项目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加氢、煤液化、气体加工等技术研发工作。
“他喜欢钻研,敢于接受挑战,经常带领我们啃‘硬骨头’。”熟悉他的同事都这么说。
高硫天然气气田开发是中国石化新开拓的领域,SEI也从未涉足高硫天然气脱硫领域。
他勇挑重担,带领项目组迎难而上,在集输、净化、输气、硫黄、储运、安全、消防等领域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普光气田的一级安全联锁不属于净化厂项目设计范围,但由于上下游联系紧密,李浩主动承担整个普光气田一级安全联锁方案制定工作。为能够制定安全可靠的安全联锁方案,他与技术人员翻阅大量的中英文资料,全面了解集输系统和输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特点,成功制定普光气田一级安全联锁方案。在上下游一级联锁的模拟调试和实物料调试过程中,他在现场解决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安全系统通信及联锁动作不一致等问题,有效保证整个气田的运行安全。
净化厂硫黄的产量达到220万吨/年,国内炼化企业的硫黄产量不过20万~30万吨/年。面对如此巨大的产量,如何实现储存和装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项目组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浩在全国调研半年,反复论证研究,成功研发国内最大的5000立方米液硫储罐,并创新皮带输送圆形料仓储存以及精确装车方法,实现散装硫黄的堆取料自动化和机械化及定点定量快速精确装车,该方法为国际首创。
在研究过程中,李浩对防止静电、抑制粉尘、安全监测、通风、消防、装车系统自动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散装硫黄储存与安全消防的整体技术,大胆突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硫黄的储存、硫黄装卸车场及固体硫黄仓库的防火设计等相关条文限制,为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作为净化厂总工程师,李浩为全厂总图布置和系统优化设计费尽心思。在经过系统的安全论证后,他提议将净化装置按两个区域布置,中间用公用工程系统隔开,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同装置在事故状态下相互影响,又可以保障净化厂生产的连续运行。在此基础上,李浩突破传统放空设计理念,采取多项减少事故放空的措施,将事故放空量减少50%,火炬系统降低成本近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