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扎根基层付出 贴心服务群众

扎根基层付出 贴心服务群众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7.08 点击数:0

【副篇名】——记原州区丰泽村大学生村官李浩

【报纸名称】:华兴时报

【出版日期】2013.07.08

【版次】第05版:社会新闻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李皓

“我的父母也是农民,你们在我的面前,就跟我的父母一样。”说这话的是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丰泽村大学生村官李浩。他说到做到,对村民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他整天把自己“泡”在村子里,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群众贴心服务,志愿做一枚扎根基层的螺丝钉,做一个服务百姓的贴心人。

今年26岁的李浩自2011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满腔热血地奔赴他所向往的西部基层一线工作。“年轻人就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抱着这样的想法,毕业当年,李浩通过参加大学村官考试,被组织部门录用分配到丰泽村开始工作。

丰泽村是2011年新建搬迁的生态移民村。“移民村工作事物比较多,也相对复杂,你要有心理准备。”在大学生村官分配会上,原州区组织部就给李浩打了一剂预防针。他并没有畏难,而是在临出发的当天晚上做好了“功课”。来到村上后,他很快与村民融为一体,配合村党支部完善了村上的各类组织、台账,让村上的工作事务规范、有序地进行。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浩清楚,要想干好基层工作,首先得让村民脱贫致富。移民搬迁后,村里的每户人分到一栋日光温棚或大中拱棚,除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外,还需要移民自筹一部分资金。而之前依靠种地养家糊口的移民,对新的温棚种植存在担心和忧虑,对自筹资金的抵触心理很强。“眼看着种植的最佳时间就要错过了,我开始为他们着急。”为了让村民了解种植温棚的好处,李浩走家入户做工作、讲政策,督促村民尽快缴纳自筹款部分,完成温棚蔬菜的定植。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3天,就有村民主动来缴纳温棚自筹款。不到1个月的时间,丰泽村的日光温棚种植已超过100栋。随后的几个月里,他每天带着纸和笔走访每个温棚,将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全部记下来,及时联系科技、农牧部门为他们解决种植难题。转年2月份,丰泽村的反季节温棚蔬菜喜获丰收,平均每棚收入8000元左右,最高收入达14000元。村民靠温棚蔬菜种植大赚了一把,每个人的脸都挂满了笑容。

“温棚种植让村民有了可观的收入,但村里的收入结构过于单一。”李浩琢磨着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始为村民们出点子、想办法。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多数移民在搬迁前都有养殖基础和经验后,他大胆决定将设施畜牧业发展作为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大力推广科学养殖。通过各方努力,丰泽村争取到扶贫办互助资金30万元,扶持全村养殖户108户,同时争取“双到”资金为每户发放高产基础母羊两只。截至目前,丰泽村育肥牛养殖户达到90户,育肥牛存栏264头,羊存栏560只以上,养殖业初具规模。2012年,丰泽村人均纯收入5170元,高出了原州区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李支书办事公道、认真,带领我们学技术、学知识,村里人有啥事都愿意找他。”村民何守贵说道。

通过扎身基层认真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浩先后担任丰泽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丰泽村党支部副书记,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会计等职。“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百姓想什么、要什么。做一枚服务百姓的螺丝钉很辛苦,但我现在很充实,也很快乐。”谈及未来,李浩说得很朴实。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