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议闭家锁 细说利与弊
【副篇名】文字整理/李浩蔚 刘烨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31
【版次】第04版:珠海校区版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正方:“闭家锁”锁入真境界
09级岭南学院金融系翁同学:
“秀才不出门,尽晓天下事。”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懂得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去了解百科知识、时政热点。而宅在家里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获取知识。再者,比起在实践中学习,坐在家中轻而易举地获得间接经验,难道不是更高效更便利的选择吗?要知道,很有时候,如果我们对信息的关注稍微落后于他人,一个实习机会就只会落入他人囊中。
09级翻译学院西班牙语系吴同学、朱同学:
挺喜欢待在家里的,因为能好好休息,好好思考,好好学习。而且,很久没回家,很享受能拥有自己的房间;在宿舍过的是集体生活,在家隐私感就比较强,很舒服。而出去比较花钱费时间,除了聚会就没有什么可以干的,宁可呆在家里,倒有一份自在清闲。
09级中文系严同学:
这个世界浮得起来的人太多了,而真正难得的是沉得下去的人。远离灯红酒绿的诱惑,我们只是想要寻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脱下浮躁的外壳,窥探一下就被淹没的灵魂的形状。
09级翻译学院阿拉伯语系席同学:
习惯了宁静,习惯了简单,望着电脑发呆,久而久之反而不愿意出去了。其实,有时候会觉得是社会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商场上的尔虞我诈,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相反,在电脑里可以找到自我快乐而不会触碰到社会上的一些潜规则,少了一分争执,多了一分和谐。
反方:“闯一闯”闯出新天地
09级国际商学院陈同学:
就像我们中大的体育锻炼口号说的那样,“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我觉得,要学习、要工作,首先就得要有强健的体魄。记得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高效冠军》。作者尹志豪在其中便曾提到,定期运动能提高70%的决策能力和15%的工作效率。而“闭家锁”“居里夫人”整日埋在家中,成就贡献有多大暂且不说,光是身体健康这一点就难以保证了。
09级岭南学院金融系陈同学:
面对面的、可感可触的沟通所能给与人的是“闭家锁”“居里夫人”所永远无法体会的。很多宅家者,即使在QQ上多么能言善道,回到真实空间后,社交能力却逐渐退化了。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位韩国的宅男因为心理扭曲竟跟一个枕头举行了婚礼。可想而知,“闭家锁”现象引起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有效指导很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09级旅游学院周同学:
社会是一本大书,而我们一生当中用得最多的道理,大部分都是从这本大书里学来的。像著名作家沈从文,他逃学过程中的所闻所见也正是他能写出静谧如水的小镇美景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经历得还太少,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也只是平面上的。惟有当我们走进社会去体验、去实践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
08级国际商学院刘同学:
“今天,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让我为你将这世界点亮。”青春的诗章满是责任与希望。在假期中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像是当志愿者、做支教、搞创业实践活动等等。或许,“闭家锁”在家是可以做一些有利于己的事情。但是,走出家门,我们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这才是无悔的青春。
中立:“闭”中不“锁”;“锁”中不“闭”
09级生科院张同学:
对于宅文化,我觉得,关键是要看他在做什么。如果是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就应该得到肯定;但是如果他在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比如说玩游戏等,那我就觉得不应该。
09级翻译学院刘同学:
我认为“闭家锁”可以给人一个私密的空间,可以缓解外部带来的压力,找到一个给人内心安宁的环境。这是它能够在80后和90后之中风靡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觉得过分沉溺于“闭家锁”是不对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是活在现实中的,不能总躲在一个只有自己的虚幻空间。这一点应该好好把握。
09级岭南学院李同学:
我认为适当的“闭家锁”和必要的社会接触相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感觉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不妨学学“闭家锁”,静坐思之。而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像春运志愿者,我们就应是义不容辞的。不过,不管是当“闭家锁”还是做“闯爷”,我觉得,必须明确的是,一切都是为了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