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零距离的民情恳谈会
【副篇名】——李浩与网民在线恳谈速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0.31
【版次】第01版:一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本报记者陈思笋
微笑自信从容,说话坦然朴实。昨日上午,县委书记李浩在三门新闻网与网民进行在线恳谈,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与广大网民开展深入热烈的交流,并点击开通“三门民声在线”网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先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全建参加。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网络与网民们见面、交流。”刚刚登录网站,李浩就热情地和在此等候已久的网民打着招呼。他说,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网络舆情成为畅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渠道。三门民声在线网站的开通,为县委县政府架设了一座与人民群众双向交流的重要桥梁。
李浩的开场白刚结束,一位名为“流星”的网民就提出了问题:“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构想,听说已经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视野,我想知道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效?”“县外国语小学门口的道路很宽敞,但桥北路与文化路的交接处却十分狭窄,一到上下学时间,就会发生拥堵,我们家长都想知道这个问题何时能够解决?”……问题接踵而至,既有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如何打造华东电力城、推动船舶行业发展等事关我县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也有解决大湖塘买菜难等具体的民生问题,内容涉及经济、农医保、旧城改造、交通出行等诸多方面,李浩书记一一给予详细回答。
李浩书记的到来使得“三门新闻网”人气飙升,同时在线人数一度高达1000多人,大家争先恐后地直抒胸臆,畅所欲言,网站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李浩在座谈会结束时深情地说道:“在线恳谈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拉近了县委县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一个多小时的恳谈,网友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给我们提了醒。有些是我们已经在做了的,我们将继续努力。感谢广大网民朋友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浩表示,因为时间关系,有不少网友提出的问题没有具体回答,将带回去研究之后,再做答复。
不知不觉到了10点半,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此次网络座谈在网友们的意犹未尽中宣告结束。(李浩书记与网民在线恳谈的详细内容见二、三版面)
新闻链接:“三门民声在线”网站由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新闻中心承办,以“倾听民声、广纳民意、汇集民智”为目标,开设了强县论坛、民情QQ、部门直通车、民生网视、民生广场等栏目。
为“在线恳谈”叫好
本报记者贺军
昨日上午,县委书记李浩等县领导与多个部门“一把手”一起,在“三门民声在线”与网民互动交流。这种“零距离”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塑造了党委政府的亲民为民形象,其好处不言自明。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正以其及时、快捷、互动的优势,成为“听民声、解民意、集民智、聚民心”的新平台。与网民“在线恳谈”,恰恰折射出我们决策层出色的执政智慧与顺变能力,是执政理念适应形势发展的生动体现。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领导干部点着鼠标与群众恳谈,不仅是心灵沟通,也是智慧碰撞,既可倾听网友原汁原味的呼声,也可在汲取群众智慧中提高能力。我们不难看出,此次恳谈的话题包罗万象,比如大学生就业、农民医保、交通出行、旧城改造,等等,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鞭策,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领导干部与网民恳谈,既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转变执政理念、树立亲民形象的现实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活动必将成为常态,使党委政府真正做到心为群众想、事为群众办、利为群众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