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李绂:将皇子圈住致死的一代名儒

李绂:将皇子圈住致死的一代名儒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2.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保定晚报

【出版日期】2013.12.05

【版次】第15版:直隶往事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李绂画像

允禟“圈住”保定图

贾祎玮赵树志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和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话题。在民间,与之相关的各种传说不胜枚举。近年来,这一话题又成了各种影视作品的宠儿,《雍正王朝》、《宫·锁心玉》等不少影视作品均涉及了这一话题。很多人知道,雍正年间,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八皇子允禩、九皇子允禟彻底失败,被雍正皇帝改名为阿其那(狗)、塞思黑(猪)。但对这二人之后的结局,大多数影视作品语焉不详。在历史上,第三任直隶总督李绂便是那个为九皇子允禟划上休止符的人。

一代名儒立言多

首任直隶总督李维均被查处后,负责查处他的蔡珽曾经署理直隶总督,成了第二任直隶总督。但仅仅一个月后,蔡珽便回京复职,李绂走马上任,成为正式的直隶总督。与声明不显的李维均不同,即便是抛开他的重臣身份,李绂仍然会成为历史上的名人。因为,他是一名大儒。

李绂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进士出身。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却聪明好学,少年时便有神童的称号。到了李绂成年后,更是成了有名的学问家,在理学、史学、文学上都有很大的建树。

在理学上,李绂是清代陆王派的代表人物,其所作的《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学谱》、《阳明学录》等著作都流传后世。民国时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曾称赞李绂是“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

李绂在史学上的成就也不小,除其著作《春秋一是》外,他还主修了《八旗通志》;任广西巡抚时,曾主修《广西通志》、《畿辅通志》、《汀州府志》,归家守孝期间,又主纂了《临川县志》,为方志撰序四十余篇;并自撰过《西江志补》、《抚州续志》。

李绂才思敏捷,作诗动笔如飞,现在流传下来的有《李绂穆堂诗文全集》。

虐死皇子手段多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李绂接任直隶总督。同年五月,雍正将已改名为塞思黑的允禟交给李绂看管。李绂在接手允禟时,对押送人员表示:“现在赛思黑来了,我就看着办了啊。”雍正得到押送人员的汇报后,告诉李绂不能玩得太过火,但李绂否认自己曾经曾说过那样的话。

虽然君臣之间都在打哑谜,但显然李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李绂把允禟“圈住”在保定城西北角的三间小房子里,房子有院子,但四面围墙加高,只留下一个前门。不过这个前门也是不能打开的,李绂命人在门上设了一个转桶,由转桶把食物转入院中。允禟在院中也不自由,整日身绑铁索,一应锋利的物品都被收走。房小墙高,大小便都在院内,加上允禟被圈禁在保定时正值夏季,小院内臭气熏天。

在保定民间,关于李绂圈死允禟的传说更加丰富。据传说,保定的撒珠胡同原名杀猪胡同,便是由此事得来的名字。允禟被圈住的地方是火神庙的东跨院。李绂为了让允禟生活环境恶劣,下令保定杀猪必须到火神庙东跨院的墙根下宰杀,来这里可以免税,不来则以私屠论处。于是,不仅保定城内,就连城周乡村的屠户们也全赶着猪往这里来杀。东墙根短,只能同时杀一两头猪。这样一来,允禟的住所外面一天到晚,总是猪叫人喊,不绝于耳。同时,杀猪场上猪屎遍地,臭气熏天,苍蝇蚊子乱飞。此外,李绂还立下规矩:每杀一口猪,必须把猪打五十鞭子,每打一鞭,在场的人们必须喊一声“杀个猪大逆”。后来,人们就把火神庙一带叫成“杀猪胡同”了,民国初年净化街名时才用谐音改为“撒珠胡同”。

在传说中,除了外部环境,李绂特别关照了允禟的饮食——少送饭食,多送瓜果。卫生环境恶劣的允禟吃多了瓜果便开始腹泻,李绂又命人以保定民间的“霹雳丸”当药给允禟吃。这种“霹雳丸”身强力壮的人吃了大补,但体虚的人则往往难以承受,引发腹泻。本就腹泻的允禟吃了这药,自然更是加重了病情。

传说中的故事与史料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史料中也记载,允禟到保定圈住后不久,便患上了痢疾,腹泻不止。李绂在雍正四年七月,便察觉允禟“难以久存”。但李绂并没有派人给允禟看病、用药。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圈住约三个月的时间后,允禟便病死在保定。

李绂所为,雍正帝并非不知道。在允禟圈住保定期间,李绂报给雍正帝有关允禟的奏折共有九件,平均十来天一件。在奏折中,李绂详细汇报了允禟在保定的一切情况,件件都有雍正帝的朱批。可见,李绂虐待允禟致死,实际上是他揣摩帝王心思,并得到了雍正帝默许的结果。

是非曲直争议多

雍正四年十二月,李绂被雍正帝召回北京。雍正五年(1727年)春,李绂被夺官下狱,定了二十一条大罪,判了死刑。后来刑部查抄李绂的家产,发现李绂家里非常简陋,甚至连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的家属。雍正于是将其赦免,去修《八旗通志》。但李绂却从此再未担任过掌握实权的重要职位。

对于李绂的死刑,有人认为是雍正帝想要杀人灭口。后来放人,也是雍正怕李绂临死泄露他暗中下令弄死允禟的事。但即便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却未必是全部的原因。与河南巡抚田文镜的互相攻讦,也是李绂失去雍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田文镜并不是科举出身,作风比较粗暴,一向有酷吏的名声,对下属科举出身的文人官员也多有侮辱。李绂自诩为“文坛领袖”,自然看不惯田文镜的做法,于是与田文镜互相攻讦,参奏对方。李绂路过河南时,甚至曾与田文镜当面争吵。李绂被判处死刑后,在刑场雍正命人把刀架在李绂脖子上问他:“现在知道田文镜的好了吗?”李绂却全然不为所动,答道:“我就是死,也说不出田文镜哪好来。”雍正没办法,只能又把李绂押了回来。

田文镜虽是雍正的宠臣,也是一名干吏,但能把李绂搬倒,甚至判了死刑,却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功劳,更多的是李绂自己犯了雍正的忌讳——雍正最重实务,李绂却仰仗自己“文坛领袖”的身份,总抱着儒家典籍高谈阔论,甚至攻击到雍正年间由皇帝主导的改革。

雍正在批复李绂的奏折时,曾直接对李绂说:“你的水平也就那样,看人的眼光更是远不如我,只是你良心还不错。你要是好好学习我的教导,将来自然能进步,如果只是读死书,不但我以后不用你,你还会成为千年笑柄。你为什么远远不如我呢?因为我的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你要再抱着几本破书看不起我,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评价,李绂在之后,始终没有再获得雍正皇帝的青睐。

参考书目:《直隶总督署趣话》 张平一、衡志义

《直隶总督传略》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

《哪个是真的李绂》 刘铮

《保定古城街巷史话图说》王庆丰 陈浩

《直隶往事》邀您讲故事

从11月28日起,《直隶往事》和大家见面了。保定的历史文化遗存,长久以来就有“一文一武一衙署”之说,《直隶往事》将以直隶总督署(衙署)、莲池书院(文)、保定军校(武)为线索,跨越纵横两百余年,讲述那些曾经在保定或得意,或悲壮,或屈辱,或潇洒的人,以及这些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些人和故事,编者试图让广大读者看到保定更加鲜活生动的昨天。

保定历史源远流长,直隶往事数不胜数。编者限于学识有限,难保《直隶往事》不会出现纰漏和异议,要想把《直隶往事》办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参与。广大读者尤其是地方史学者、历史爱好者的关心与指正,才是《直隶往事》成功的基石。

《直隶往事》邀请您,和我们一起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直隶往事。或人、或事,或长、或短,或正史、或传说,或文字、或图片实物——只要您了解那些与总督署、莲池书院、保定军校相关的老故事,请您联系我们。我们的联系方式:

电话3092074;

电子邮箱:jiayiwei777@sohu.com。

本版顾问:吴蔚直隶总督署博物院研究学者

谢美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李松欣老保定研究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