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乐史,抚州第一个进士

乐史,抚州第一个进士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9.2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临川晚报

【出版日期】2011.09.24

【版次】第04版:文化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晚报特约撰稿人杨友祥

乐史(930-1007年),字子正,宜黄县黄陂霍源村人。他不但是北宋著名学者、地理学家、传奇作家、文学家和方志学家,还是抚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两次进士及第

乐史自幼聪明过人,五六岁时,《四书》、《五经》一教便会;《论语》、《孟子》过目不忘。十几岁便满腹经纶。南唐后主李煜时,乐史考中进士,同榜者仅5人,他是抚州第一个进士及第者。

齐王李景达镇守临川时,乐史被授予秘书郎,掌管文书奏札。宋朝建立后,乐史官拜平原县主簿。为官清正廉明,办事干练稳妥。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乐史以现任官复登甲科,成为两次进士及第的特殊人物。

乐史二次登科后,初任成武军节度掌书记,因上书言事有功,升为著作佐郎。改任陵州知州后,献《金明池赋》,深得宋太宗赏识,召为三馆编修。后历官著作郎直史馆、太常博士、舒州知州、水部员外郎,以两浙巡抚加都官知黄州、知商州,再入文馆,赐金紫袍。宋景德四年卒于洛阳。宋真宗为悼念他,赐钱10万,追赠兵部侍郎。

乐史学识渊博、著作丰富,主要有《太平寰宇记》200卷、《总仙记》141卷、《卓异记》23卷、《杏园集》10卷、《李白别集》10卷及《绿珠传》、《杨太真外传》等,前后著书20余种,共1018卷。同乡后学王安石十分敬佩乐史的博学和才华,宋熙宁八年(1075年)身居相位的他为《乐氏十三修宗谱》撰写了《乐氏源流前序》,对乐史作了高度评价:“文辞博赡,材器恢宏。”

一部巨著流芳

《太平寰宇记》是乐史在宋太平兴国期间(976-983年)撰成的地理巨著。

相传,乐史出生前有华山老母说,这孩子今后与山河图有关系。其父据此将儿子命名为“史”,又希望他方方正正做人,便以“子正”为字。乐史一直记着父母给自己命名的故事,立志要继承唐代《元和郡县志》的传统,修一部更有价值的地理书。年轻时起就开始搜集山经地志,掌握各地的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地名佚事等资料,并精密考究原委,终于写成了一部采摭繁富、广纳寰宇的地理总志,由于成书于宋太平兴国时期,故命名为《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共200卷、130余万字。该书以道为单位叙述全国府、州、县,始于东京,终于四夷,包括后晋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在体例上,该书不仅沿袭了《元和郡县志》的山川、古迹、人口、贡赋等项篇目,还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艺文、物产等内容。举凡各府、州、县的建置沿薹、地名取义、治城迁徙、山川形胜、经济物产、人口增减、风俗文化,均有详细记载。尤为珍贵的是,该书通过征引唐以前大量的地理志、杂记、诗赋、文集,使许多宝贵史料得以保存下来。时人称,阅《太平寰宇记》可“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

《太平寰宇记》是研究历史地理的必备书,对后人研究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该书开创了撰修地方志的先河,其体例、篇目均为后来志书所沿用。《太平寰守记》不仅得到宋真宗的珍藏,还被人们争相阅读,不断被翻刻印行,并传入日本等国,可谓流芳千古。

传奇独占魁首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在《宋代的小说》篇中说:“传奇文的作者,首推乐史。”可见乐史的传奇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

《绿珠传》是乐史现存两篇传奇小说之一。绿珠是梁氏女,美而艳。石崇任交趾采谤使时,以珍珠一斛买为妾。孙秀见了非常羡慕,有意勾搭不行。孙秀与石崇之间开始明争暗斗,后石崇被诬杀,绿珠坠楼殉情。《绿珠传》写的即是此故事,歌颂报答知遇之恩的美德。

在《绿珠传》中,乐史对绿珠的不幸深表同情,而对石崇的遭杀则进行了辛辣的鞭挞,在议论中说:“噫!石崇之败,虽自绿珠始,亦其未有渐矣。崇尝刺荆州,劫夺远使,深杀商客,以致巨富。又遗王恺鸩鸟,共为鸩毒之事。有此阴谋,加以每邀客宴集,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砍美人……崇心不义,举动杀人,乌得无报也。”文中列举石崇三条罪行:一是抢劫致富;二是与王恺共投毒;三是滥杀陪酒美人。这样不仁不义之恶人,当然会得到恶报。

《杨太真外传》是乐史的又一篇传奇力作。杨太真即杨玉环,生于四川,长相娇美,先是嫁给唐玄宗之子寿王,后为玄宗看中,让她入宫为女道士,号太真,未几又让她还俗为玄宗之妃,呼为贵妃。后宫之宠,集于一身,且一门荣耀至极。在安禄山之乱中,随玄宗出逃,死于马嵬坡,时年38岁。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据此写有《长恨歌》,清朝著名戏曲家洪升编为《长生殿》。

《杨太真外传》共3卷,以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穿插杨国忠被诛于马嵬驿等情节,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对贵族豪门的荒淫腐化生活等重要史实有所记述。这部取材于稗官野史的传奇,着重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品对悲剧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它指出:“悲夫!玄宗在位久,倦于万机,常以大臣接对拘检,难循私欲。自得李林甫,一以委成,故绝逆耳之言。恣以燕乐,衽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矣。乘舆迁播,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王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文中说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玄宗久据朝位,意志消沉;二是李林甫引导玄宗淫乐,败坏纲常;三是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专权祸国。这个分析是大胆的,也是公正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在评价《杨太真外传》的艺术性时说:“它情节繁富而又写得波澜起伏,对人物和细节的刻画也较真切感人。”因此,乐史的传奇作品被现代人编撰的《唐人小说》和《宋代传奇选译》等书辑录,仍在广泛流传。

诗文歌颂家乡

乐史的散文,现仅有《唐景云观碑》和《仙鹅池祈真观记》两篇存录于《全唐文》中。

景云观是崇仁县的道观,乐史应崇仁县令刘元载之请而写了《唐景云观碑》。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记叙了景云观建观的时间、观名缘由、地理位置及周边山水景物,重点描述了萧子云道士书写“景云观”三字的种种传说。

《仙鹅池祈真观记》是应道士刘道肱之约而写作,描述了崇仁成群仙鹅去而重来的故事。文章用“池树毵毵,晴山如画,著水如蓝”来形容崇仁山水风景的美好,用“非灵羽有不愿之心,盖人世无至诚之感”来说明仙鹅不来的原因,用“翌日焚香,觊灵禽之来,愿言之抱,如影随形”来描写仙鹅重来的喜悦。文章表明,山水再好,如果不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不行的。

乐史的诗歌,散见于《宋诗纪事》和地方志,现仅存8首,内容多是描写家乡的山水和寺庙。

华盖山又名大华山,位于乐安县城东南25公里,浮邱、香炉、着棋三峰鼎立而峙,素有“江南绝顶三峰”之誉。乐史的《华盖山》诗运用神话传说,赞美了华盖山的高大、雄奇,诗曰:“蓬莱宫阙接天关,关锁云霞紫翠间。夜半雨腥龙起洞,日斜云伴鹤归山。棋枰石古群仙记,丹药炉空九转还。此日登临兴无限,御风身已隔尘寰。”登奇山如临仙境,感觉真是好极了。

上乘寺在崇仁县火烧岭,游览此寺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忘百忧,乐史的《上乘寺》是这样写的:“僻俗离尘到上方,覆岩乔木影苍苍。寒流净洗普陀石,凉灏风生般若航。日映昙花红入眼,烟迷瑶草绿穿窗。倚棂抚景陶佳兴,心旷神怡万虑忘。”乔木森森,溪水潺潺,红花映日,绿草倚窗,上乘寺的景色实在好,难怪游人会陶醉其中。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