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斋路与纪大奎
【作者】 杨华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03
【版次】第三版(时事?视觉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在抚州城区十字街东口、文昌桥西端,有一条街道名叫慎斋路。这条慎斋路有何来历呢?它是为纪念纪大奎而命名的。 纪大奎(1756-1825),字向辰,号慎斋,临川龙溪人。自幼好学,攻读群籍。父亲纪松轩教他读《易经》,要他牢记“慎独”二字,书之于壁,并命其作为书斋之名。纪大奎遵从父训,自号“慎斋”。 纪大奎秉性耿介,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举后,担任《四库全书》馆誊录。京中有个大官对他非常赏识,想请他当家庭教师,许诺以后推荐他进翰林院或内阁做官。他坚辞不就,说,我与其走不正当途径得到富贵,倒不如走正当途径长守清贫好。 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开始,纪大奎先后出任商河、丘县、昌乐、栖霞、福山、博平等县知县,颇有政绩。在任内,他廉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着力维护社会治安,深受各地民众爱戴。后因父丧,辞官归里,在家潜心著述。 嘉庆十一年(1806)迫于朝命,纪大奎赴任四川什邡知县。到任之初,有人对他说:“什邡县民性强悍,宜示之以威。”他说:“如果无德可怀,专示以威,于民何益?”因此,他在任内注意布德行仁,立乡规,兴教化,减民负,抑垄断,息争讼,平邪教等。任职十余年,境内大治。政绩闻于朝,提升为重庆府合州(今四川合川)知州。在合州任职数年,亦有政声,百姓叹服。去世后,被列为合州名宦。在《清史稿》中,纪大奎还被载入循吏列传。所谓循吏,就是最优秀的地方官员。能入载国史循吏列传,是难得的殊荣。 纪大奎博学多才,善古文词,对于程朱理学、《易经》、数学、地理、音乐、考据、占卜、地方志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著有《双桂堂稿?续稿》、《易问》、《观易外编》、《地理末学》、《地理水法要诀》、《笔算便览》、《敬义堂家训》等书,并主编了《什邡县志》和《临川县志》。其中《笔算便览》为清末名臣张之洞称赏,《地理末学》、《地理水法要诀》至今犹有读者。时人称纪大奎“其识超然,其才卓然,其德粹然,学贯古今,胸罗经史,足与李穆堂先生辉映先后”。人们为了纪念他,1930年特将十字街东口、文昌桥西端的一条街命名为“慎斋路”。 纪大奎的民间传说不少。据说纪大奎能掐会算,善于卜卦测字,并且善于决狱断案。相传有一天早上,吴某把牛拴在房后碾场上就回家吃早饭。饭后,吴某来到碾场牵牛去干活,只见牛口流血不止,一段牛舌丢在地上。当时,牛是农家的宝贝,牛被割了舌头,岂能活命?他又心痛又气愤,遍寻不见凶手,只好到县城告状,击鼓鸣冤。当时纪大奎担任该县知县。他立即升堂,问明事由,略思片刻,问道:“牛还活着吗?”吴某答道:“还活着。” 纪大奎便说:“你可先回,本县即刻就到。” 纪大奎带人来到碾场,勘验完毕,命全村人集于场中,排成一队,依次唱名,每人将此牛牵走十步。当轮到一个姓李的青年牵牛时,此牛心惊胆战,一步不前,将缰绳挣断。纪大奎立即喝声:“将他拿了!”衙役一拥而上,将李某擒到案前。李某大呼冤枉。纪大奎怒道:“冤你不得!杀牛者,牛自恐惧。今日众人牵牛,牛皆不恐。唯独你牵,牛恐惧不走,你岂能不是凶手?还不快快招来,免受皮肉之苦!”李某听了,便低下了头,承认了罪行,交代了作案经过。 原来,李某与吴姓因宅基地发生纠纷,争吵多次起讼不分输赢。李某不服,伺机报复。这天,见吴某耕牛拴在碾场上,便顿生歹意。他手执利刃一把、青草一束,来到吴某牛前,先以青草引牛张口,待牛舌伸出之机,立即抓住牛舌用刀切断,然后将凶器投入深水之中。他自以为干得干净利落、人不知鬼不觉,谁知却被纪大奎以牛相测验出来了。案情查明后,纪大奎命将残牛交给李某,李某将耕牛赔给吴某,并罚银两若干。办案完毕,百姓都称赞纪大奎断案神明。
杨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