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型号会上表决心 披荆斩棘建新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

型号会上表决心 披荆斩棘建新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1.1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08.01.16

【版次】第4版(专题报道)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年年话责任,年年责任重。捧回新的责任令就肩负了新的神圣使命。“要完成神圣的使命,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全身心的投入,披荆斩棘,誓夺全胜。”接过责任令后,8位责任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出了共同的声音。

一院分兵把守统筹谋划

pic_41.jpg

一院院长李洪

首次作为责任人接受责任令,一院院长李洪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他认为,此次召开的型号工作会,为一院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一号文件精神,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8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一院而言,今年是全面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决胜年,任务结果影响大,而且,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备受瞩目,不能有半点闪失,这对全院研发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今年还是火箭发射的高峰年,一院承担了繁重的宇航发射任务,且多数发射任务集中到了下半年,这需要全院职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去应对。今年还是立项研制的关键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项目的研制、生产都进入了紧锣密鼓阶段,如何在保证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按照计划进行的同时,确保这些型号任务的研发稳步推进,是每一个科研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全年的科研生产任务,一院将采取分兵把守、任务细化的措施。各级责任人要统筹安排,抓好重点型号的质量、人才、资金等工作。此外,在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一院将继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型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院软硬兼顾确保重点

pic_42.jpg

四院院长周为民

对于今年全年的科研生产任务,四院院长周为民心中早有了一份“计划书”。今年四院的型号任务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任务重要,二是任务量大。针对这样的任务形势,四院提出了“确保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确保以‘神舟七号’为代表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务的成功,确保科研生产体系更加严密、规范”的目标,将狠抓软环境和硬条件建设,在以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四院提出了加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将提高可靠性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四院还将开展“使命、责任、义务”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个员工能够充分体会到所肩负的责任,为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接到责任令后,周为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充满了自信。他坦言:“相信全院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大力协同,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

周为民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四院将正视困难,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提升能力,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抓安全、抓质量,保成功、保交付,确保圆满完成2008年型号任务,为集团公司实现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院抓住两个“三多一大”

pic_43.jpg

五院院长杨保华

第一次担当责任人,五院院长杨保华备感责任重大。他心里十分清楚,今年五院卫星型号研制和发射任务都会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即两个“三多一大”:发射型号数量多、首发型号多、重要型号多,产生的影响大;新立项型号多、生产数量多、单机交付数量多,技术难度大。这就意味着,全年的科研生产任务形势不容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

要干好就一定要有思路。杨保华认为,坚持完善发展,重在抓责任制落实,重在各级领导的真抓实干。要强化过程管理,要保证结果圆满。

杨保华曾从事了10年的质量管理工作。面对今年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他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他也深知,卫星研制和发射风险高、压力大,失败不起,没有退路。他认为目前的压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型号任务重,二是科研生产能力上还存在短板和瓶颈。

作为五院的一把手和责任人,杨保华用平和的语气告诉记者:“完成责任令目标,上上下下要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要加强与各型号‘两总’的沟通和交流,他们有什么困难,院里一定会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

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杨保华表示:“五院党委、院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动员全院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保成功,谋发展,建和谐’的大局上来,正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工作,以全面完成全年型号科研生产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六院变压力为成功的动力

pic_44.jpg

六院院长谭永华

六院院长谭永华清晰地向记者讲述了今年集团公司科研生产面临的艰巨形势。一是宇航发射数量多,高密度发射的严峻考验摆在面前;二是新型号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遇到很多新技术、新方案;三是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十分艰巨。对六院而言,就是要在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除责任令上考核的工作外,还有许多工作是谭永华不得不考虑的,如六院今年要完成多家液体动力单位的重组,如何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的龙头作用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积极开展,并对六院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到今年的任务,谭永华深有感触地说,六院发动机一直保持着金牌发动机的美誉,是值得骄傲的。但发动机百分之百的成功只能说明成绩属于过去,续写成功是一种压力,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动力。

为确保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谭永华心里早有了“几步棋”。一是要从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二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在质量管理上继承优良传统,针对高密度发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谭永华坚定地表示,全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已经基本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在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六院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责任令下达的各项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七院目光锁定任务目标

pic_45.jpg

七院院长龚波

刚刚从集团公司经营投资部调任到七院当院长,龚波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圆满完成责任令下达的各项任务。从他在集团公司2008年型号工作会上责任人的表态中,与会代表感受到,这位新任院长已经完成了角色转换,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开始了新一年的起跑。

有目标就一定能产生动力。龚波说,七院作为型号生产基地和型号研制生产的配套单位,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执行好责任令是第一位的工作。一方面要确保质量,确保成功;另一方面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计划节点要求,按时完成任务。同时要将责任令细化分解成每项工作和节点,层层落实,质量控制落实到人。

龚波认为,在型号任务和其他工作中,必须优先保证型号,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完成好集团公司下达的责任令任务。他还认为,作为责任人,必须勇挑重担,不能把困难上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还要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要把决心和信心变成完成任务的行动。他坚信,责任令目标一定会实现。

八院“三个必须”环环相扣

pic_46.jpg

八院院长袁洁

作为八院第一责任人,袁洁院长心里十分清楚,首先要认清形势,提升能力。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今年型号任务完成与否,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八院型号任务呈现高密度发射等特点,型号立项和市场开拓到了关键时刻。紧迫的形势,要求八院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着力研究解决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扎实推进改革调整,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做好型号立项和市场开拓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的航天型号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

他说,在今年的工作中必须要强化管理,科学统筹,全力以赴完成型号责任令任务。根据全年任务安排,八院将继续以责任令的形式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此外,还要按照改革和调整建设的总体考虑,努力推进内部管理创新,抓好“两总”后备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工人队伍、工艺和质量管理者队伍建设,增强发展的动力。同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型号质量管理。在型号工作中,八院将继续倡导零缺陷质量理念,要求各型号严上加严,细上加细,以质量促进度,以质量保成功。同时继续健全和完善厂所两级质量体系,严格控制研制生产全过程,强化过程监督。

此外,八院还将继续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研究院;致力于夯实基础,加快推进技术基础平台建设。袁洁最后表示,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建设“新八院”,不辱使命,扎实工作,确保高质量圆满完成全年型号责任令任务。

航天时代公司“三个确保”助发展

pic_47.jpg

航天时代公司总经理刘眉玄

对航天时代公司而言,今年科研生产任务极为繁重,“神舟七号”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宇航发射活动世人瞩目。刚刚上任的刘眉玄总经理心里十分清楚责任令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这些型号任务对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航天时代公司而言,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刘眉玄直言,公司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突破技术、工艺、生产能力等薄弱环节上,采取有力措施来确保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完成全年的科研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公司将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人,确保任务的落实。1月12日,公司召开了2008年工作会,将围绕“三个确保”———确保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专业技术的创新发展、确保产业化项目的突破,把责任分解到各级负责人,从而确保公司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

刘眉玄表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弘扬航天“三大精神”,统一思想,万众一心,克服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继续打好攻坚战,全面完成2008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为实现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一院全年贯穿“三个加强”

pic_48.jpg

十一院院长李锋

首次接到责任令,沉甸甸的份量便压在了肩头,李锋院长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新的挑战就摆在面前。他一直期盼着十一院从单一的空气动力专业向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共同发展的态势转变。

十一院接到型号责任令,意味着要在转变中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李锋表示,首次进入集团公司型号责任令考核体系,深受鼓舞和鞭策,十一院将虚心向各兄弟单位学习型号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圆满完成各项责任令任务。

李锋认为,在型号研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科技创新。结合自身特点,十一院必须坚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注意从设计、外协、总装总调试飞和用户反馈四个层面入手,结合自身特点和目前的能力,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质量控制和科技创新上。

李锋介绍,今年该院制定了“三个加强”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质量控制。在集团公司派驻的质量总代表的指导下,健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各类规章制度,规范型号质量管理。二是加强基础平台。建立健全系统化仿真测试平台,为型号总装总调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加强无人机改进设计。从气动外形、结构质量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改进设计,提高无人机应用和研制综合水平。

李锋坚定地表示,虽然是首次接受责任令,但充满了自信,全院干部职工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全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

本版摄影时旭宋丽芳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