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在崛起中感受航天实力 ———两会现场感受社会各界对航

在崛起中感受航天实力 ———两会现场感受社会各界对航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1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11.03.16

【版次】第4版(两会专题)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每年3月的北京,由于两会而显得更加春意盎然和充满希望。

今年恰逢“十二五”开局,站在新起点的中国将会为这五年描绘出怎样一幅令国人振奋的画卷?中国航天又将为祖国母亲着上怎样绚丽的色彩?

十多天穿梭于两会会场之中,记者一直在找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两会结束时,航天代表、委员们握手告别,并许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联系,互相勉励在各自岗位上再创辉煌。

从他们自信从容的微笑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为航天事业所饱含的拳拳深情。在迅猛发展的科技大潮中,航天科技服务百姓生活的美好画面值得憧憬。

民生民富总关情

在此届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高民众寿命和学生减负等一系列蕴含实质内涵的承诺,还是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讨论,无不彰显着本届政府“还富于民”的执政理念。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相信大家跟我一样都觉得特别温暖。”李潜委员告诉记者,总理报告里的27次掌声几乎全都源于对民生问题的积极响应。

更让航天代表、委员们激动的是,总理在工作报告里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作为“十一五”的重要成就予以肯定。“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被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我感到无比激动。”曾担任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叶培建委员兴奋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院42所研究员马国富的兴奋之情同样溢于言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有我参与研究的技术,超级计算机是我的母校国防科技大学的成果,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感到格外自豪。”

今年两会上,航天代表、委员的很多议案提案依然将关注视角聚焦在民生上。周红玲代表建议学前教育尽快立法,叶培建委员建议用航天系统工程理念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来自甘肃的崔敬忠委员提出要关注西北生态问题,戚发轫委员则建议大力推进航天育种产品早日端上百姓餐桌,梁小虹委员提出编撰《科学家丛书》……

这些具有行业特性而又贴近百姓需求的议案提案成为小组讨论的热点。“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都是专家,他们在繁重的型号工作之余,依然心系民生,实在很了不起。”中科院原党组成员、科技组的王庭大委员告诉记者,倡导以“科技的视角和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让很多代表、委员们耳目一新。

航天科技大有所为

“戚老总啊,能不能让航天技术帮我们远程教育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啊。”

“叶总,您能不能抽空讲讲航天技术服务远程医疗的情况啊。”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很多航天委员明显地感受到了教育、医疗、农业等众多领域对航天技术的“饥渴”。如何让航天技术更多地融入生活、更好地造福于民,成为了广大民众的迫切需求。

“这几年开两会,很少有人再问我‘你们搞的载人航天究竟能不能为百姓生活带来改善’之类的问题了。”戚发轫委员笑言,以往两会,他总会准备几个类似于微波炉、尿不湿等从神舟飞船技术转化而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产品实例,以备回答其他代表、委员和记者们的提问。

今年两会上,他准备的“案例”没有派上用场。很多代表、委员都围绕着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太空育种等更具实际意义的问题,这让干了大半辈子型号任务的戚发轫“嗅”到了航天科技应用的无限前景。

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发展的规划和举措都可以用“大力度”来形容。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一院的型号总师祝学军表示,无论是“十二五”发展任务中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还是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作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都让她看到了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背景下航天高科技发展的希望之光。

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王东林委员告诉记者,现在高校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如果能够利用航天技术推广远程教育,则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能够获悉最前沿的资讯,而且成本低、易操作、信息量大,能够真正消除知识鸿沟。”王东林告诉记者,他作过一项调研,如果远程教育能够在江西省推广,预计受惠教师将达到上万人,他和他的同事们都热切期盼着远程教育得到推广的那天。

在教育组的讨论中,记者听到很多委员发出了“发射一颗教育卫星”的呼吁。王东林说:“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航天科技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农业组,很多委员也探讨了是否可以用航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这个话题,尽管他们都是航天科技的“门外汉”,但是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感受到了航天科技服务农业的广阔空间。

在科技组,郑国光委员、宇如聪委员说到气象必提风云卫星,谈到“风云”没有漏报、错报一次台风的不凡功绩时,引来连声称赞。

“航天技术的应用空间还很大。”马国富代表说,“航天技术应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正符合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对于新一个五年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他一连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加快现有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提高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今年两会上,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航天科技服务国计民生的美好未来。在这个科技影响未来的时代,当物联网、数字导航悄然走进我们生活之时,不用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航天技术就像身边的石油、煤炭资源一样不可或缺。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