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航天制造”助推民用产业腾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

“航天制造”助推民用产业腾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4.0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08.04.09

【版次】第3版(专题报道)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pic_56.jpg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上作报告

pic_57.jpg

来自中石化的代表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上发言

pic_58.jpg

来自西门子的代表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上发言

pic_59.jpg

吴艳华与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共同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揭牌

pic_60.jpg

航天制造高峰论坛会场

pic_61.jpg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基地开发公司共同签署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入园协议

4月8日,备受瞩目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西安航天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揭牌,标志着继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之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第二块“国字号”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启动与运行。航天制造高峰论坛的召开,吹响了集团公司打造“航天制造”品牌、大举进军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号角。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政府的领导、高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以航天制造高技术促进航天科技工业快速发展、提升航天产品与装备制造能力、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为深刻理解“航天制造”对产业园区发展及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航天制造”携高新技术园区互动

在杨海成眼里,西安是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的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与国防科技工业力量的聚集地之一,这里云集了众多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摇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一块“高地”。

西安也是航天科技工业的“重镇”,这里聚集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五院、六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单位所属的科研机构和厂所,它们拥有雄厚的科研生产实力,对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是集团公司携手陕西省、西安市政府,以西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优势为基础,借航天制造高技术之力,乘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之势,大力发展民用航天高技术产业的重大举措。该产业基地将成为航天高技术发展、孵化、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发展“航天制造”适应时代需求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制造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于集团公司而言,打造“航天制造”品牌很有战略与现实意义。

据杨海成介绍,发展“航天制造”,一方面是集团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集团公司制定了“两个1000亿”、构建“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借鉴国外一流宇航公司的经验,在发展宇航产品和导弹武器装备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领域,利用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民用产业,向国家装备制造业进军。

另一方面是“航天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责无旁贷。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先进制造领域具备了诸多优势和能力,对解决我国当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能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天制造”彰显能力与实力

“航天制造”是航天科技多年来形成的实力和能力的象征,是航天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之所在。“航天制造”是在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并已成为航天产品研发、生产、试验、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不可或缺的能力支撑。

杨海成向记者介绍了“航天制造”的不可替代性,一是长期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二是通过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产品高质量、高可靠的制造保障能力,这对提升我国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是航天产品大多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能优化的整体产品,涉及到光、机、电、热、磁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最新技术成果,这形成了“航天制造”强大的系统整体集成与综合优化能力,这些能力正是重大装备研发制造所迫切需要的。四是具有一套严格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善于组织重大的系统工程。可以说,“航天制造”在这方面拥有更多、更强的能力。

“‘航天制造’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意义,就像是人的综合素质,是基础能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杨海成向记者做出了形象的比喻。

信息技术背后的有力推手

杨海成认为,要想快速发展“航天制造”,信息化是打造新型航天科技工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发展“航天制造”业的过程中,还必须以集成创新为手段,继续加强AVIDM系统建设,通过数字化设计等与设计业务流程的充分融合,建立覆盖宇航产品、型号产品及主导民品的数字化设计集成环境,形成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和试验测试平台。要通过信息化与工艺设计、生产计划、制造执行、质量监控及数控装备密切结合与集成,构建柔性化、集成化的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制造单元,形成航天型号生产的快速响应制造能力平台,提高航天产品的快速响应制造能力和多品种变批量生产能力。

展望未来,杨海成指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国家的时代要求,信息化与航天制造业的融合,更是航天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工具与航天制造能力的充分融合,构建军民高度融合的能力体系,不仅仅会促进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而且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本版摄影张国栋黄希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