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航天科技 超越城市梦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助力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31
【版次】第4版(世博专题)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走进上海世博园区,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各国建筑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城市生活的幸福与美好,而园区里无处不在的“航天科技”应用则让人惊叹科技文明里中国力量的神奇。
本报记者近日来到上海,感受到了世博临近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世博而战”的繁忙景象:三大永久展馆屋顶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已经开始试运行,这是世博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北斗导航卫星技术让车辆信息实时可控;航天车载导航地图能实现世博园区的轻松漫游;航天清洁燃气确保绿色世博动力环保安全;经过层层选拔,八院派出的160余位志愿者正在紧张地参加各项培训……
相信注入了“航天科技”的神奇力量,本届世博会将会给每一个参观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太阳能光伏电站清洁能源为“低碳”加分
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三大核心建筑———世博中心,是世博园区永久保留的“一轴四馆”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
3月底,当记者来到世博中心的屋顶时,不远处的中国主题馆近在眼前,一望无际的黑色屋顶在金灿灿的太阳照耀下熠熠发光,让记者感受到了“建筑与科技相结合”的神奇力量。这片“黑色屋顶”就是中国航天人为世博会提供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就像卫星飞船在太空中利用“金色翅膀”(太阳能帆板)获取能量一样,为该中心提供用电的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能够使世博中心像空间飞行器一样在太空中利用太阳能完成光能到电能的转化。该中心的所有照明和室内用电,均来自于“航天科技”的延伸,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能源光伏事业部部长王厚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中国目前太阳能发电中光伏建筑一体化规模最大、技术最多,也是世博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大规模应用。在整个世博园区,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等都应用到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中,仅世博中心就建成1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屋顶上大面积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墙面上装有双面玻璃透明遮阳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可实现年发电100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900余吨。
“100万度电可供约2000户居民用上一年。”具体承担世博会太阳能规划设计工作的八院所属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郝国强博士向记者介绍说,世博中心1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共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近7000块,已于今年初并网发电,整个世博园区4.7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将在世博会开幕前夕正式运营。另外,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项目还实现了智能化,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太阳升起时自动开机发电,太阳落山后则自动关机,阴雨天气时发电效率虽受一定影响,但也能照常开机发电。
太空家园馆最新航天科技精彩亮相
在网上的一项调查中,太空家园馆在企业馆里的期待指数排名第二。由此可见,太空家园馆的神秘与科幻,对公众有极大的吸引力。
3月下旬,当记者来到太空家园馆时,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蔚蓝色的“苍穹”和星座已经初现端倪;漫步太空影院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进行调试;“梦想起源”区域大部分展品已经陈列到位,深空探测展区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工作。“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大聚合,这决定了我们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在意。”该馆项目工程建设的负责人———长城国际展览公司马晓峰告诉记者。
太空家园馆的建筑外观以浩瀚、神秘的宇宙为背景,仿佛是太空飘来的散发着奇幻色彩的神秘魔方,悬浮在空中,以异型的支柱与地面轻盈连接,形成一种摆脱重力的效果。
在即将陈列好的太空家园馆里:中国探月车将在月球表面进行“开采操作”;一架火星载人飞行器将在月球基地启动,准备飞向深邃的太空,到达火星运行轨道。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的最新成果得到淋漓尽致地集中展示。此外,漫步在太空家园馆,你还能通过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对地监测演示等直观体验,感受到“航天科技”的无穷魅力。神奇的太空育种试验对城市生活和环境现在与未来的积极影响,美轮美奂的太空花卉让地球家园更加绚丽多彩。
新能源汽车开启汽车动力新时代
对于新成立不久的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而言,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城市文明的大碰撞,更将精彩演绎汽车新能源的新理念。
据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小聪介绍,此次上海世博会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荣威750的动力锂电池从航天技术衍生而来。据悉,该种车型最高时速为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达250公里,最快充电时间为半小时,整车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一台红色的荣威轿车一下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台新能源汽车就是即将要服务世博的样车。这辆汽车的核心部件在于电池,它的电池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都是比较突出的。”话毕,闪光灯四射,在场记者连声称赞。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概念上已经被公众所接受,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政策影响,很难大规模地进行推广。相信经过本届世博会的推广后,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会指日可待。我相信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小聪说。
也许若干年后,您的出行方式会有这样的改变:去商场,在车库停好车后把汽车配备的充电插头接上电源,充上的电量将会为您的回程提供动力。
车载信息系统让园区车辆实时可控
在世博园区,每一辆车辆都会有一双“天上的眼睛”默默注视,以便能够让场馆的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情况。这就是“车载信息系统”的应用。
活跃在世博园区的新能源汽车由于装饰美观、清洁节能,而成为园区里“流动的风景”。殊不知,除了美观大方以外,这些汽车由于植入了“特殊芯片”,而让车辆变得更加智能。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有300辆装有车载信息系统的车辆投入使用。
所谓的“特殊芯片”指的就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技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2/GPS)在上海世博会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中的首次应用。该车载系统是由车载终端、数据服务器、用户终端及公共资源组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3所负责该终端的北斗/GPS兼容导航板的设计开发。该模块具有可兼容北斗及GPS民用信号、体积小、经济实用、功耗低等优点,能够在3种工作模式(GPS工作模式、北斗工作模式、北斗/GPS混合工作模式)下提供定位功能。此外,该产品的应用范围极广,既可为电力、电信、国防、交通等部门服务,也可用于个人导航终端(PND)、车载导航终端及车载前装、探空仪和授时终端等消费类导航产品。
在车辆监控室里,记者看到在一张数字地图上,所有装有车载信息系统的车辆都用一个流动的小绿点来显示。“所有车辆的信息,我们都能实现实时监控。车辆只要一启动,电子屏幕上就能自动显示。车辆的速度、功率等车况信息一目了然。”世博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技术负责人沈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种为上海世博会“量身打造”的车载信息系统,在使用上有3个优点。一是精度更高,比GPS导航系统精度提高了2~3倍。二是能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功能,能够与终端实现双向互动。三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车载导航地图世博园区轻松漫游
堵车、迷路,这是开车人最惧怕的事情。如果去世博会,堵车堵心,一次“愉快的旅行”显然会大打折扣。中国卫通所属的北京四维图新公司精心为上海世博会设计的车载地图,能够让参观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到达世博园区。
为了扩充园区的接待容量,此次上海世博会加大了基础投入:虹桥机场新修了二号航站楼,新通了打浦路隧道、人民路地道……这些新修建的交通设施方便了旅客,同时也让包含上海人在内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担心:基础设施更新太快,会不会找不到去世博场馆的路了?
国内做导航地图的“专家”———四图维新,针对上海世博会量身打造的车载地图,能够免除每一个参观者的担心。据四维图新产品与技术企划部工程师龚骁介绍,该地图是目前与上海市真实路面情况匹配度最高的导航图,收录了所有上海市的新变化,能够让每一位踏上上海地面的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达到世博场馆。
“我们紧跟上海基础建设的步伐。在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通航的第二天我们就立马到达上海采集信息。”据龚骁介绍,该地图除了具备导航功能外,还能够在地图上显示路况信息。
“这个红色的线圈表示拥堵路况,这个蓝色线圈则代表畅通路段。游客能够根据路况信息,及时选择出行路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堵车之苦。”龚骁告诉记者,“世博会是一次文明的盛会,每个参观者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前往展馆的。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让参观者保持这种愉快的心情从出行开始。”
在世博园区,记者乘坐的汽车里,在导航地图上,世博场馆的周边信息一目了然:餐馆、地铁、超市甚至是离记者最近的停车场,地图上都有显著标志。
清洁燃气确保世博动力环保安全
在上海世博园区,处处能见到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就连位于园区专门为世博供应天然气的高中压燃气调压站也被装扮了一番。
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国家的展馆,涂有绿色大树、一幢小白屋,仿佛就像童话中的宫殿,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上海飞奥公司提供给世博园区的燃气调压站。据悉,该公司为上海世博园区提供了两台每小时流量为2万立方米的高中压燃气调压站及8台每小时流量在600立方米到3000立方米的中中压、中低压燃气调压站。其中,两台高中压燃气调压站是进入浦东世博园区的第一级天然气减压设备,担负着园区内用气单位的正常供气,其安全性、可靠性尤为重要。
“燃气调压站对设备的气密性要求很高,尤其是世博盛会更是容不得半点闪失。航天在确保装备气密性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增加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特意设计了三条管道,一条是正常工作管道,另一条是备份管道,还有一条是手动管道。尽管第二条、第三条管道被应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我们还是设计了两套备份方案。”上海飞奥公司的一位设计人员告诉记者,高中压燃气调压站提供的天然气除了能够满足世博园区的用气需要,还能够为周边居民用气提供保障。
航天科技志愿者世博会的靓丽风景
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灿烂的微笑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服务,也成为公众期待的焦点。
3月23日,来自八院的167名志愿者庄严地在世博会会旗前举起了右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参观者提供最热情的服务。
八院作为太空家园馆运营管理的总包方,专门成立了太空家园馆运营管理处,制定运营手册,以服务为运营基础,以管理为必要手段,以运营管理和志愿者队伍为根本保证,确保园区运行的有序协调和科学规范。为保证服务质量,该院专门选拔近60名员工组成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大多具备双语交流能力,并都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内容涉及世博相关知识、语言、礼仪、航天精神、专业技能等。由于世博运营是一种动态管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八院还制定出38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应对。
参与探月工程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史敏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他将在太空家园馆的运营工作中担任解说。为此,他可没少做“功课”:“世界上第一次有航天元素的世博会是在1967年,当时是出现在前苏联的展馆里;中国航天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是在1993年的大阪世博会,当时的展品‘长征’火箭轰动了全世界。这次在我们的太空家园馆里将有我参与的探月工程的展品,这让我特别激动和自豪。”
由于航天型号任务的饱满和紧张,史敏辉不太可能像别的志愿者一样‘脱产干世博’,他的日常工作还要继续,这意味着他需要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但是史敏辉依然对他的志愿者工作充满了无限热情。他诚恳地告诉记者:“世博会志愿者倡导的互助、友爱、奉献精神,与航天三大精神有很强的共通之处,能够为这场举世瞩目的世界盛会中贡献一己之力,我感到特别自豪。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航天、支持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