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灾难之后 重新出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震后快速恢复

灾难之后 重新出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震后快速恢复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7.1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08.07.15

【版次】第1版(重要新闻)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pic_61.jpg

7月10日,已是酷暑。

距离汶川大地震将近两个月之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

一切安然而有序。然而,当记者看到该院办公大楼里天花板上的“窟窿”和墙体上的一条条裂缝时,仍感到了莫名的后怕。

型号产品交付在即,民品项目面临着严峻的“时间后墙”——在8级地震的恐惧以及连绵不断的余震中,七院的厂房里,轰隆的机器声早已响起……

用“奇迹”回馈信任

龙泉驿距离大地震震中汶川的直线距离仅92公里,七院受地震的影响可想而知。

没有房屋倒塌,没有人员死亡……对于拥有1.6万余名员工的七院而言,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经过仔细勘查发现,七院受到了超乎想象的“内伤”。

对于“质量是生命”的航天产品而言,经过如此大的“剧烈运动”,无论是设备还是产品,精度都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偏差。

震后第三天,经过现场排查和鉴定,专家和领导初步估计:要全面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状态,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60天!这意味着生产线需要“暂停”,前方的试验任务将受影响,而苦心经营多年的民品客户也有可能“流失”。

撇开损失不谈,如果不能及时供货,对整个生产链条进度的影响将无法估计。

七院等不起,航天人等不起。

在地震发生当天,进行一半的某型号专家评审会会场由会议室搬到了草坪上,晚上又移到了大轿车上。

“航天产品高质量的要求,给我们后续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七院院长龚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这样强调。

航天产品的质量不能打折扣,而产品却不能等完全恢复到原来工作环境后再去加工。应急指挥部决定:先干粗加工产品;生产线上正式产品前,先加工试验件,以检验精度。

此次地震中,七院型号产品损失达数千万元,相关设备损失也相当巨大。这不仅使底子薄的七院受到重创,还使得型号任务的批量生产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时客户担心:七院能否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进度?是否还具备生产条件?为了让客户放心,七院每天将库房里产品的储存信息向客户汇报。

经过10天的停产清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七院于5月23日全面恢复生产。除了某型号的改装由于部件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其他的型号产品全部按照计划节点在运转。

“我在向集团公司党组汇报时,提到过七院保证完成全年的科研生产任务。是七院员工的坚守和奉献,让我们的承诺掷地有声”,龚波如是告诉记者。

向市场承诺“信誉”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神华公司的战略合作项目——七院液压支架项目,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神坤公司生产的40套液压支架原本要在5月底全面交付。地震让材料的采购、物流陷入了困境。同时几台重要设备精度产生误差,让生产难以为继。

市场容不得半点懈怠。5月14日,神坤公司的厂房里传来轰隆的机器声——工人们已经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始恢复生产。震后半个月,又全面打响“181任务”攻坚战,即在7月底要实现181套高端支架和电液控制系统的交付,填补国内空白。

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坤公司、7111厂、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3家单位将任务完成的节点,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零件。为了做到从源头把关,神坤公司派出一名质量员驻守张家口的配套厂家,将质量工作延伸到厂家。在制造车间,焊接部件首先需要预热达到100多度。全副武装的焊工师傅,每焊完一件工件,身上的衣服都拧得出水来。

同时,原材料告急。为了解决钢材的供应问题,公司领导在5天之内,踏足安阳、济南、北京等5个城市。他们的奔走,让生产没有“断线”。

当时的情形至今让神坤公司的领导感动不已;大雨滂沱,由于担心厂房里的机器声让工人们感受不到地震来临,公司派人24小时巡逻。遇到余震,巡逻的人在外面吹哨,里面值班的人挥舞小旗,然后工人们有秩序撤离。

客户神华公司对七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理解,主动提出将交货日期顺延一个月。目前,40套液压支架已经于6月25日前交付,填补国内空白的“181任务”也即将完成。

“按照年初的销售计划,神坤公司要完成5亿元的销售收入,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神坤公司副总经理李道安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七院人的品格更加坚强;汇集而来的关爱,也让七院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航天大家庭的温暖。”七院党委书记李占文说。

灾难总会成为过去,但我们从灾难中赢得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却会永恒地融入未来。灾难之后,七院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