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特别任务展特别身手:航天特种车助力奥运火炬登顶、抗震救灾侧

特别任务展特别身手:航天特种车助力奥运火炬登顶、抗震救灾侧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6.1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08.06.12

【版次】第4版(产经综合)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5月,华夏大地经历了大喜和大悲。

承载中华民族豪情与智慧的珠峰火炬顺利登顶,让中华儿女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欢欣鼓舞。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又让举国哀悼,山河同悲。

无论是火炬登顶,还是抗震救灾现场,都能看到航天特种车的身影。极限环境与众多突发性因素的存在,对人与特种车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考验。

电视直播车———珠峰上传播“祥云”

4月13日,4辆担负转播珠峰奥运火炬登顶任务的电视直播车,经过4000多公里的漫长行程,顺利抵达了雪域高原的珠峰大本营。经历了长途跋涉、颠簸以及严寒的考验,直播车未受到丝毫的损伤,这让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航天特种车的质量赞不绝口。

5月8日凌晨3点,代表13亿中国人奥运梦想的奥运火炬吹响了向峰顶冲刺的“集结号”。

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焦灼地等待着。南京晨光天云公司的很多员工们也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由他们参与研制的4辆电视直播车,正在珠峰大本营担负着电视直播任务。

全球瞩目之盛事,来不得半点疏忽。

当天早上9点,晨光天云公司的总经理李星原通过电视直播,看到珠峰火炬顺利登顶时,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好”。将电视观众与珠峰火炬传递现场连在一起的珠峰奥运火炬电视直播车的研制工作,也有晨光天云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汗水。

晨光天云公司负责奥运火炬电视直播车上装箱体的生产。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直播车的质量可靠性,以便在高寒低压状态下维持稳定工作状态。直播车的结构采用矩管拼焊骨架,并进行了氨酯填泡蒙皮粘接,使厢体既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又兼有可靠的承载强度。考虑到雪域高原的严寒,厢体内采用了绒毡内饰,让人感到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自行式炊事车———抗震救灾的“后勤队长”

8.0级地震对灾区道路的损毁可谓是致命的。有着丰富野战经验的武警官兵都知道,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不让肚子饿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3辆印着“航天科工”字样的自行式炊事车,成为救灾现场得力的“后勤队长”。无论是暴雨倾盆而下,还是烈日炎炎;无论是在行进过程中,还是在条件艰苦的荒芜地带,炊事车都能为武警官兵提供可口的饭菜。

一小时内提供150人的饭菜、行进中执行任务、高效节能……这些特殊的功能确保了武警官兵能够在恶劣条件下完成补给,更好地执行任务。

这种根据野外执行任务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新型自行式炊事车,由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制造,外形很像普通的依维柯汽车,但里面却是别有天地。

野外执行任务,遇到的突发性情况不计其数,同时由于在车厢内完成烹炒,对车厢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巧妙地将航天技术与野外任务结合在一起。“我们设计的车厢是隔热、保温车厢,同时内装了燃烧式燃油节能灶,确保火焰能在灶里稳定燃烧。多年型号一线的积累,让我们对攻克这些技术难关游刃有余。”该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

应急防疫车———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获悉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一支救援小分队和4辆应急防疫车,从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公司出发了。

震区不断传来余震与暴雨的消息,带队的副总经理李泽荣一路上不断看到从震区撤出的受灾群众。前方,危险依然存在。凭借着多年在卫生系统的工作经验,他知道,灾区的防疫任务尤为重要,前方就是“刀山火海”,也必须要前行,否则,疫情将殃及更多民众。

李泽荣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信心来源于他们护送的这几台“老伙计”———应急防疫车。它能对灾区现场进行及时的流动防疫、消毒、灭菌,能够防止和预防灾后大规模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值得一提的是,该种车辆曾经在2003年控制非典时,在小汤山现场发挥了重大作用。

4辆应急防疫车到达四川后,保持24小时工作状态,先后辗转到绵阳、都江堰等重灾区,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立下了功劳。

“这可不是简单的防疫车,我们将航天卫星通信技术、型号武器地面车辆保障技术、军用医疗手术、急救、防疫远程会诊等技术应用其中。我们可以在行进途中,进行远程专家会诊,甚至可以集合优势的医疗资源,在车上开展手术。”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公司的总工程师黄健向记者介绍到。

谈到应急防疫车的应用前景,黄健告诉记者,该公司将着力重点发展民用应急通信、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三大系列,从而构成一个多元、灵活、一体的应急救援网络系统。“这些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且具有国际市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高可靠的技术,还有较高的性价比。”谈及公司产品的发展前景,黄健信心满怀。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