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面旗帜:□本报记者 黄希

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面旗帜:□本报记者 黄希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5.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08.05.07

【版次】第1版(重要新闻)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pic_69.jpg

5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航天城。万钢部长百忙之中的来访,让奋战在一线的航天人备受鼓舞。

心系神舟飞天

万钢来到航天城的首站是总装测试大厅。在大厅悬挂的五院历任院长的照片吸引了万钢的注意。他指着钱学森的照片,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航天出人才,是有传统的。”

看到忙碌的科技人员,万钢停下脚步,走过去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

在今年下半年将要“出征”的神舟七号飞船旁,马兴瑞仔细地向万钢一行介绍了“载人航天”的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的突破,今年下半年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将实现航天员‘出舱’的突破,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能够走得更稳更好。”马兴瑞的话语,掷地有声。万钢听后,连声说道:“了不起”。

在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向万钢一行介绍了公司的创新成果以及小卫星的应用情况。马兴瑞指着海洋一号卫星的图片说道:“就是它发现了太湖蓝藻”。万钢欣慰地频频点头,连称:“小卫星,大功用”。在全面了解了小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后,万钢称赞道:“小卫星的市场化做得很好。”

深情寄语航天科技工作者

在五院报告厅,万钢一行和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雷凡培、吴燕生,总经理助理赵晓晨以及总工程师李锋等进行了座谈。吴燕生代表集团公司作了详细的工作汇报。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在关注中国航天、关注长征火箭。一个国家如果能有自己的工业系统,就能真正立足于世界竞争之林。今天在航天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主创新”。万钢与在场的嘉宾分享了他此次来航天城的四点体会:航天人高度的责任感、航天的自主创新、科学的管理与严格的考核。“正是因为你们把工作做到位了,所以你们必然取得卓越的成果。航天无愧于我国自主创新的瑰宝这一称号。”

面对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万钢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希望航天人加强对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研究;在国际合作方面尤其是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宇航合作上有更大的突破;能够在军转民方面实行更大程度的对接;继续在围绕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保持优势。

“为航天服务,这是科技部的责任。我相信,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能够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面旗帜。”万钢话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图为万钢部长(中)在集团公司领导及有关领导陪同下,参观神舟飞船返回舱。摄影黄琦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