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严师慈父学术人生——记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

严师慈父学术人生——记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

作者:佘颖 出版日期:2012.09.24 点击数:0

【作者】 佘颖

【报纸名称】:经济日报

【出版日期】2012.09.24

【版次】第03版:综合新闻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提起心理学,许多人总认为这是一门神秘的学科。但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南大学首位资深教授黄希庭眼里,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黄希庭与心理学结缘于半个世纪前。自1961年来到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前身)50多年来,他领导的西南大学心理学学科从无到有,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博士点,成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黄希庭以治学严谨而闻名。大学毕业后,他对时间心理问题及规律的探索坚持至今,获得了一系列成果——最先将模糊统计赋值等应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和时间人格的概念。他还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价值观定义,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国内的教科书,并把价值分为十大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教育建议;他十分注重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人格概念。

在研究方法上,黄希庭提出并论述了心理学研究的三级方法学,同时强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多样化,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应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黄希庭教学也以严格著称。学生的论文往往被批改得满是红字。但在课堂上,学生们却非常活跃。他总会在与学生对话时,捕捉到学生有价值的创新观念并及时给予指点。50年来,黄希庭为国家培养出123位硕士、58位博士、8位博士后、15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等,他们都成为我国心理学专业的高级人才。

课堂外,黄希庭更像是一位慈父。他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即使生病住在医院中,他也带着学生的论文进行修改,或者与学生讨论研究设计。有学生生病住院,黄希庭教授都会亲自前去看望。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黄希庭教授帮助他们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锻炼他们的能力,减轻经济压力。

如今,在西南大学校园林荫道上,人们还经常能看到满头银丝的黄希庭,携学生边散步边交谈,进行着他著名的“散步式教学”。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心理学骄子正行走在教学研究的前沿,书写着学术人生的春天。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