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章——一个交警和他念念不忘的网黄老邪的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20
【版次】第178版:激励一代人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人物
一夜秋雨,洗净京城上空弥漫已久的灰霾。上午8点,东单交通大队大队长黄希章站到了协和医院正门外,疏导过往车辆,沐浴在难得的洁净阳光下,往日里的飞尘尾气今天也显得不那么张狂。
在东单交通大队辖区的7.92平方公里范围内,每一处沟沟坎坎都在他的视线范围里。在这个区域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家大医院门外的停车难。“车子从四面八方涌到这儿,都要找个最方便的停车位,我管它叫‘多点向一点集中’,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让它们‘多点向多点分流’。”黄希章说,如果他设计的“无忧停车网”能够推广开,相信会让辖区里的交通状况有次质的飞跃。
写给未来
想让交通秩序变好,单靠严格执法还远远不够。作为一线交警,我们就得要给老百姓创造一个能让大家严格守法的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这之后,就一定要一丝不苟的执法,真正维护法律的尊严。&
——黄希章
故事
“零死亡?这事怕念叨!”
“辖区内年度交通事故零死亡”是每一位交警工作当中的至高理想。但以北京512万多辆的机动车保有量,“理想”基本也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层面。
东单大队是个为数不多可以在年底前奢望一下理想的地方。此前几年,每次临近年根,黄希章都会给民警们打气:“再好好干几天,今年估计能零死亡了,加把油。”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每次开过会,总会发生一起令人错愕万分的事故。“有一年,我们觉得应该没问题了,结果一个18岁的小伙子骑辆自行车,在美术馆附近撞上一位老人,人当场就不行了。”
去年,无论大会小会,黄希章再不提及这个话题,全队似乎也忘了这个目标,再也没念叨。到了年底,交通事故死亡的统计表上,一个醒目的“0”,让所有民警的成就感瞬间涌上心头。
人人心里都清楚,“零死亡”的成绩绝非“不念叨”换来的。黄希章相信,偶然性的发生事故,是因为有大量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纠正。而东单一带最难的莫过于停车,许多事故都是车辆在进出停车场、寻找停车场的过程中出现的。“我们是长安街上的最后一道堡垒,必须要把所有的交通违法消灭在我们这里。”黄希章说。
处罚前先给车找好停车位
在史家胡同小学,老师家长们的车、每天接送孩子的班车始终是交通拥堵的“罪魁”。老师们往往将自己的私车放在胡同的某一个地方,或者放在附近某条小街的路侧,既违法停车,又阻碍交通。为此,交通队先找到了附近的酒店,如同中介一般牵线搭桥,最后酒店将停车费打个折,学校出一部分补助,老师们自己再掏一点,首先老师的停车难解决完毕。校车也从当年一窝蜂同时来接孩子,变成如今定时定点依次前来。
同样的手段还解决了东华门街道普渡寺社区的停车难。在这个社区,车子全停在居民区里面。由于地方过于狭窄,车子停得密密麻麻,一旦周围哪个地方着火,连消火栓都找不出来——全在车底下压着呢。交通队为此和当地政府一起努力,联系到了附近一家单位,说服他们晚上开放内部停车场。一切办妥之后,交通队留出10天时间:前三天只宣传不处罚,要求居民们尽快将车停到停车场上;四到六天开始贴违法停车告知单;从第七天起,开始坚决处罚。10天之后,多年解决不了的停车难,竟然迎刃而解。
黄希章说,交警首先得先急人所急,站在居民的立场上想问题,人家买了车,不让人家停,那肯定不行。
念念不忘“无忧停车网”
东单交通大队辖区里最大的交通问题无疑是几家大型医院。以协和为例,每日门、急诊量突破1.2万人次,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每日进出车辆2200辆左右。同仁、北京医院的情况与之类似,仅有的几十个对外车位在早晨7点前就占满了,直到下午4点以后才能勉强周转。黄希章说:“现在看个病,没半天时间看不完,这也就让医院停车场里的车周转起来非常慢,后边就能堵上上百米。”
在这一带,街道狭窄等客观因素也容易造成拥堵。看病车流与上班高峰车流汇聚一起,给交警指挥疏导带来了巨大难度。
要是能有一套系统,让前来看病的人提前能够找到车位,到达这里后直奔有空位的停车场,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黄希章统计了三家医院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33个宾馆饭店,发现这些地方的停车位竟然达到5000多个。从使用的时间上看,恰好和医院停车场错开。一个念头在黄希章脑子里渐渐成型:建起一个停车引导系统,通过停车诱导信息屏,手机,互联网等终端发布实时车位信息,提前向病人家属提供车场信息,甚至可以建起一个专门的网站,让病人可以浏览到当前停车场信息和未来24小时内的预报,在出行之前就找好自己将要停车的地方。
在黄希章的设想中,这个名叫“无忧停车网”的系统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他希望,市民可以提前在网上注册,绑定自己的车牌号,充值缴费,当进出停车场时,由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直接划款,这样可以不再停车,效率至少提高80%。“我还希望能够推行一种车位预订制度,让预约车辆有个专用通道,减少等待时间。”黄希章说。
如果这一切都能按照预想实现,“这儿的交通状况肯定会有质的飞跃。”黄希章说,减少了司机找停车位的时间,也就减少了他们为了寻找车位而绕行的交通量,就算仅仅从减少PM2.5污染的角度,也能算得上是个进步。
手记
平淡的话里
信任让人动容
黄希章的带队风格和执法风格非常相似,都是先给人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然后再严格管理。民警张学群的母亲病重,弥留之际医生询问是否要继续抢救,张学群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队长。黄希章至今还记得他的那句话:“到底救不救,我就听您的了。”他说,这句话虽然平淡,但是里面蕴含着的信任足以让所有人动容。
采访中黄希章还提到一件事。2009年60年国庆,第一次彩排时,12名民警在各个路的岗位上坚持了39个小时,粒米未进。其实所有的食品饮料早已准备好,但是没想到,即使是执勤民警,没有通行证也一样无法进入现场。于是,警戒线内的民警忍饥挨饿执勤,警戒线外的人只能徒呼奈何。直到演练结束,所有民警返回队里,却无一人开抱怨。“所有人都理解,大家伙知道队里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而且所有干部也都以身作则,没人躲清闲。民警看着这些,执勤时也有动力。”
本报记者&安然&J060&
补白
黄希章身上的“邪事”很多,由此也多了个黄老邪的外号。前段时间,交管局要求基层民警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需要背好多书,但是一线民警中很多人年纪比较大,每每自称“脑子不好了,背不下来”。“当时真是怎么说都不行。我头疼了半天,后来想了个辄,抽个空,搞了个警民联谊活动,把民警家属都请来了,当时都以为就是吃吃喝喝,结果我突然要求家属们组成评委会,考核法律知识。你想啊,谁愿意在自己老婆孩子面前丢脸啊!结果一整天,民警们什么都没干,光背书了。”
回过头想想,东单交通大队的邪事还有不少。几年来,由于工作任务太过繁重,不少民警对家庭照顾不够,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其中3名民警和媳妇已经开始郑重其事地商量离婚的问题。“竟然,我们全给劝回来了,三对全给劝回来了,算不算功德无量啊?”42岁的大老爷们黄希章,提起这个话题,好像立刻变成了居委会大妈,眉飞色舞,自称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