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太空相会“柔顺”对接本报记者黄希

太空相会“柔顺”对接本报记者黄希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1.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11.11.04

【版次】第3版(专题报道)

【入库时间】20120210

【全文】

3b3t04.jpg

航天领域讲究“冗余”,而且,航天器万一在太空中出现意外,也会有相应的应急方案启动。尽管很多风险实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设计人员依然在冗余方案上“做足文章”。难怪在发射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b4t04.jpg

对接速度——

相对速度每秒0.2米,既要防止“牵不上手”,又要防止“追尾事故”

力量的产生来自速度。两个8吨多重的飞行器要想实现对接,必须要有一定的相对速度来予以保证。根据计算,“神舟八号”的前进速度比“天宫一号”略胜一筹,对接时,这个速度差为每秒0.2米,也就是说,这两个“铁家伙”要以这个相对速度实现对接。

乍一听,这个速度好像很慢。然而在地面做模拟试验时,撞击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让很多人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个速度带来的强大能量。假如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发生“追尾事故”,那么飞行器就会在对接过程中受伤。

而对接动作太“斯文”了也不行,在没有重力的力学环境下,两个庞然大物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保证,极有可能“飘过”而不能实现完美对接。就像两个弹力球一样,轻轻触碰但是很快分开。

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也正因此,“天宫一号”副总设计师、对接机构技术负责人张崇峰感慨:“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力学的艺术。”为了完美实施对接,研制人员根据力学特性精心设计,确保“天宫”和“神八”在交会对接过程中“柔顺”地靠近并牢牢地“锁”在一起。

3b6t04.jpg

对接时刻——

对接环:“看不见的那只手”

如果你想和你身边的伙伴靠近,最自然的方法就是伸出手去把他拉得离自己近一点。那么在对接时刻,谁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科研人员自有办法。为确保“柔顺地对接”,设计团队研发了一套缓冲装置。分别安装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上。安装在“天宫一号”上的是模样稍许简单的对接环,未来在对接环节始终呈现被动状态,而承担主动追赶角色的“神舟八号”缓冲装置外观更显复杂。在对接环上装有3对捕获锁,它们在对接过程中就像手一样,紧紧地将二者拉在一起,并实现物理连接。

然而,仅仅实现物理连接还是不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还要实现气、电的连通,最终实现组合体飞行。在对接环将两个飞行器锁住的同时,自动电路连接设备将电插头自动连接,实现电路共通。随后,“神舟八号”的舱门将打开,形成一个密封舱,实现气连通。这些动作完成之后,两个飞行器的对接才算圆满完成。

pic_16.jpg

本版摄影 宿东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