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爱心点燃 黄希的生命之光

爱心点燃 黄希的生命之光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5.1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自贡晚报

【出版日期】2011.05.16

【版次】第25版(晚报5周年特刊)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病床上的黄希

哥哥12岁时,因患肝硬化离开了。为了家庭的完整,父母生下妹妹,没想到,承载着家庭希望的黄希也患了肝硬化。望着债台高筑的父母,年仅11岁的她自愿放弃治疗,并为自己的“明天”做安排。

【新闻回放】

承载着希望她却患上肝硬化

事情追溯到1995年,家住光大街的黄德双夫妇倾尽所有为了治疗患有肝硬化的儿子。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的母亲温玉芬和腿有残疾的父亲黄德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但还是没有保住儿子的性命。两年后,年仅12岁的儿子离开了。

步入中年的黄德双夫妇,本来不想再生孩子,但为了一个家的完整,于1998年生下女儿,取名黄希。这个名字寓意:健康、希望、平安!

直到黄希4岁那年,她突然摸着胸口喊痛,结果正如黄德双所料,黄希被查出肝肿大,从此以后,夫妻俩随时观察着女儿的身体状况,心里那根弦每时每刻都绷得紧紧的。在担惊受怕中,黄希也一天天长大。

2010年3月9日,黄希在家吐了一地的血。这一幕把温玉芬吓呆了,她抱着黄希赶紧往医院跑,拿到检查结果时,夫妇俩几乎都要崩溃了,报告单上清晰地写着:肝硬化晚期!

为了保住黄希的性命,一家人四处借钱,将黄希送到重庆西南医院,高昂的治疗费让已经年过五旬的黄德双夫妇无力承担,四处借钱给黄希治病。“医生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切肝,要60多万;另一个是换肝,要找肝源,还是要70多万。”望着病榻上的黄希,看着一贫如洗的家,黄德双夫妇只能暗自伤心。病情得到控制后,一家人回到了自贡。

2010年8月26日,黄希在家里再次吐血,鲜红的血一股一股地从她口中溢出,打湿了她的衣服。温玉芬见状,赶紧抱着奄奄一息的她准备打车去医院,可是黄希却用微弱的声音央求她,别带自己去医院。“妈妈,我们没钱,我不能再花钱了,我自愿放弃治疗!”闻讯赶来帮忙的邻居们见状都感动了,看着奄奄一息的黄希,邻居们帮忙拨打了急救电话,“医生说,我们晚来一分钟,黄希就没了!”

2010年9月,病重期间,一直呆在抢救室的黄希,一天突然拉住侄女儿说:“你长大了,请你帮我照顾我的爸爸妈妈,好不好?”懂事的黄希开始逐一对自己的亲属们交代,要替她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筹集善款】

爱心涌动社会各界纷纷捐款

黄希的遭遇见报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汇东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新华保险的工作人员、公交集团公司等,纷纷伸出援手为黄希捐款。一些社会爱心团体也自发组织义捐为黄希筹集善款,希望黄希能坚强地活下去。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通过本报的近二十次对黄希近况的持续报道,社会各界共为黄希筹集了十余万善款,黄希也在父母的陪伴下去成都做了进一步治疗。

【现状回访】

黄希病情已经大有好转

5月4日,记者再一次见到了黄希,此时的黄希已经成功做了脾脏切除手术,黄希的妈妈也激动地告诉记者,黄希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但是后续治疗依然在进行中。并且社会各界还在不断地向黄希进行捐款。

【记者感言】

记者第一次在医院见到病榻上的黄希时,很难想象她会是一个肝硬化晚期病人。当时她那双清澈的眸子一直望着天花板,当病痛和死亡一步步地向她逼近时,她却显得如此的谈定。一个11岁的孩子在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憧憬着明天,说出了:“我不想死,我才11岁!”那不是怕,那是对生命的渴求。

那一刻,尽全力帮助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在后来的义捐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大爱,也让黄希真正看到了希望,并且一步步坚强地活下去。

(记者 池莉 摄影 叶卫东)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