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万壑千岩锁翠烟 ——读黄堂军的山水画

万壑千岩锁翠烟 ——读黄堂军的山水画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1.0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阳江日报

【出版日期】2011.01.08

【版次】第A4版:艺术长廊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著名画家黄堂军小写意山水画展12月11日在市区新江北路国风美术馆开幕,展期为一周。近日,我市众多书画名家和爱好者纷纷前往观赏,给予较高评价。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语)“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像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像者,此乃真画。”(黄宾虹语)

黄堂军的山水画,既不是工笔青绿山水,也不是大写意水墨山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既有工笔山水墨画的结构严谨,工整清秀,也有写意的气韵生动,浪漫奔放。他不是把山川的原始素材原封不动的搬到作品中去,而是有剪裁,有概括,有提炼,有取舍,有虚构有想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因为如此,他的画雅俗共赏,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展,并获得金,银奖。

黄宾虹说:“画山水要有神韵;画山水而无神韵的便是假山水。”南朝著名山水画理论家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提出:山水画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宋代山水画大家郭照说:“山水画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要在有限的画面上表现无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自然风貌。黄堂军的山水画面恢弘,意境悠远,笔法简洁,墨色清新。看黄堂军的山水画仿佛听优美抒情的小夜曲,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和最高境界,表现“意境”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处理“有”与“无”,“虚”与“实”,“近”与“远”的关系。黄堂军的山水画既注重“实”的描绘,又不忽视“虚”的衬托,让人感到有虚有实,有近有远,情境交融,意趣盎然,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国画中,用笔如骨架,用墨如肉质,用色如外衣,构图为形体意境和神韵为灵魂,缺一不可。观黄堂军的山水画,既注重用笔用墨,也注重构图设色,让人感到比真山真水更概括,更优美,更抒情。

北方画家多用浓墨,南方画家爱用淡墨,浓墨对比强烈,神气外扑,气势宏大;淡墨空灵含蓄,神气内歛,情趣妙生。黄堂军的山水画既不同于北派山水,他善取二派之长,兼而顾之,飘逸但不失厚重,清雅但不媚俗,让人感到儒雅,文静,真实,自然,在黄堂军的山水画中,没有动乱,没有污染,没有偏激,没有粗野,没有怪诞,一切都有显得那样宁静和谐,抒情优美。充满文人气息,这是有文化修养的表现。

很多书画名家认为,黄堂军的山水画以水为脉,以色为魂,以光为神,以心为本;平淡中透出智慧,虚无中藏着丰富,沌澈中含着浑厚,沉静中不乏灵动;守范而不泥古,朴实而不矫饰,和静而不死板,灵动而不浮躁。

说起来阳江举办画展,黄堂军说,他跟阳江很有缘分。“跟朋友来到阳江后,慢慢认识阳江到文化底蕴很深厚,是真正的书画之乡。”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关山月是阳江人,他很欣赏关山月的绘画艺术,常会借鉴。苏天赐在南京画院的时候算是他的老师,那时他虽然还不知道苏是阳江人,但也很敬仰。这才来阳江举办画展,希望和阳江书画界加强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上图:黄堂军在画展现场作画。

刘再扬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