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黄堂有个“人工湿地”
【副篇名】可做景观,可处理污水,很适合在农村推广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9.18
【版次】第A2版:综 合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夏柯 摄
记者夏柯
在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有一个人工湿地,种植了水葫芦、荷花、香蒲等绿色植被,不但环境优美,还被当地村民形象地比喻为农村“净水器”。
浮漂上,种植水葫芦等绿色植被
该人工湿地,占地5亩,是由原来的污水塘改造扩建而成。
2011年,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难题,该县环保局向上级争取了这个农村环保治理项目,并通过向省环保厅申报,获得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先后筹集到60万元资金,建成了黄堂村集中式人工湿地。
“原来的污水塘,臭气冲天,周边村民连门窗都不敢开。”9月12日,黄堂村村支书彭红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他们先将活性菌种、砾石、砂子等材质按一定比例填入,建成人工浮岛、厌氧池、人工湿地、净化池。
同时,铺设3.5公里的污水管道,将附近300多户村民家的生活污水接入水塘。在污水水面放置的浮漂上,选择性种植了水葫芦、荷花、香蒲等绿色植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可直接灌溉农田
“该污水处理系统是仿照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该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谭文明介绍。
作为茶陵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之一,黄堂村的人工湿地,是该县目前唯一一个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经环保部门监测,污水经处理后不仅可实现达标排放,处理后的水,还可以直接排入附近的洣水,用于灌溉农田。
如今,饭后休闲,该村的村民们总爱围着人工湿地散步,“漂漂亮亮的水塘还真是奇了,明明进去的是脏兮兮的水,可出来时却已清清亮亮了。”
“这个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投入少,实用性强,很适合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推广。”市环保局宣教科科长曹浪波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