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带兵人的爱兵情怀——驻滇某装甲团坦克四连指导员黄松与网
【作者】 张景喨邓忠开银军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1.29
【版次】第09版:军事网友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11月22日下午,成都军区某装甲团硕士指导员黄松和所在师政委王良福、主任王震梁应邀一同做客中国军网,与广大网友分享从一名硕士研究生到优秀基层带兵人的心路历程。
携笔从戎,甘做基层带兵人
硕士指导员黄松,从大学到军营,从硕士到战士,经过几番历练,成为全军优秀基层带兵人,用骄人的成绩诠释了一个大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网友:从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你是工学硕士,入伍之后成为指导员如一颗螺丝钉死死铆在基层带兵人岗位上,为何对这份工作如此执著?
黄松:基层带兵人就是官兵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看着一茬茬战士在军营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从地方青年磨练成钢铁战士,我由衷感到高兴,这也是推动我始终坚守岗位的最大动力。
网友:相比你所学的工学专业,基层部队的工作又苦又累,自己辛苦不说,家庭也难以照顾到,您觉得值得吗?
黄松:物有价人无价,从军报国最光荣。入伍几年来,我最大感受就是选择从军、选择军营、选择基层连队,我无怨无悔。
融入基层,甘做虚心小学生
大学生干部在部队被视为“天之骄子”,研究生干部如何融入基层更是一个难题。对此,黄松的选择是:放下架子虚心学,甘当学生从头学起,在工作中率先垂范。
网友:自你走马上任指导员以来,近1年都没有好好休过一次假,就连妻子探亲都没接站,却天天和兵在一起,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黄松:作为基层带兵人,战士们是我最亲的亲人,只有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才能真正走入他们内心。当然,我也有铁骨柔肠,对妻子和父母的亏欠,只能以后慢慢补偿。
知识带兵,甘做成才铺路石
带兵实践中,黄松坚持“惠兵”和“慧兵”全新理念。根据战士个人特点绘制成才路线图,开展“拓长拓展”“技能‘换客’”等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军营成长成才的乐趣。
网友:你上任指导员不久便一鸣惊人,连队不断涌现出先进典型,请问你是如何做到的?
黄松:官兵成长成才,是连队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如果非要说我的功劳不可,那最多是一块铺路石。
网友:从你的事迹中我们了解到,3年来,连队不少官兵都立功受奖、提干入党、考取军校,而你却没有立过一次功。你觉得亏吗?
黄松: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荣誉,而是赢得官兵认可,最大的幸福不是自己立功受奖,而是看着越来越多的战士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