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 志存高远——记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1.01
【版次】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黄松同学是我校材料学院03级毕业生,刚入学时他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无限向往走进我校。第一次见到黄松是在他身为材料学院合唱团团长的时候,那时见他眉宇之间透露着的是沉着、自信、睿智。那份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已在贵航集团新艺机械厂工作的他回到母校,使我有机会再一次走近他、了解他,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平凡生活中一些不平凡的事。
有位有为 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黄松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没有将自己钉在厚厚的书本上,而是积极参与各种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04年6月份,暑假刚开始,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了回家,而是联合一些志向相投的同学组织策划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型募捐活动。该活动以“南方希望学校”为载体,与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各募捐活动相承接。因计划周密、组织有力,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并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杨书记亲切接见了他并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善举。
然而,黄松并没有因此感到骄傲,因为他相信自己并没有做到最好。之后,他更加积极投入到学校、学院的各项组织活动中,更加积极为学校其他同学服务同时的也锻炼自己的能力。由于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他曾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且连续三年在班里担任班长。
一个人既要忙班里的大小事物,又要处理学生会的事务,同时又要加紧时间学习,会不会让人忙不过来呢?
“的确如此,有时候真的感到很累,但是不管怎么样也要坚持下去,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也许就是他的性格吧,做任何事都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锐意创新 让青春与创新共舞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那么自己是否真的学到了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识呢?黄松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真正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乐平教授和周全老师的指导下,他选择了《高性能电子焊接模具的研制》这个课题参加了学校的第七届昌航科技榜暨“三小”竞赛。在那些日子里,他既要负责合唱团的排练事宜,又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每天抽时间查资料、做实验,为课题研究做准备,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要忙到10点多才能回到寝室休息。
“那段时间真的是我最累的日子,有时连吃饭时间也没有,每天都感觉到身心疲惫”,黄松回忆说,“但是很庆幸自己熬过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的日子里,捷报频传,先是材料学院合唱团在全校合唱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然后是他与班上彭新元同学一起合作的,由陈乐平教授、周全老师指导的《高性能电子焊接模具的研制》作品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挑战杯”决赛,代表江西赛区赴南开大学参加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创造了学校在该项比赛中历史最好成绩。
他很谦虚,每当别人说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时,他总是说道:“是母校一手造就了我,如果没有昌航我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这一字一句发自他内心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感动着昌航的每一位学子,从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了他那颗感恩的心。
如今,黄松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能够像在大学里一样,继续谱写着自己的辉煌、谱写着昌航学子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