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我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记平谷区黄松峪学区优秀党员教

我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记平谷区黄松峪学区优秀党员教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5.2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京郊日报

【出版日期】2011.05.27

【版次】第06版:教育导刊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六一”儿童节临近了,在平谷区黄松峪学区,许多家长都想把祝福和关爱给予孩子们的同时,送给一位只愿与孩子为伍的好老师——史春旭。

在平谷区黄松峪学区,有一个让周围百姓赞不绝口的老师,有一个让黄松峪学区历届毕业生念念不忘的老师,有一个让黄松峪学区的老师敬佩的人物,他就是黄松峪中心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史春旭。

史春旭1991年毕业于平谷师范学校,生长在农村的他,是学校的骨干也是家庭的柱石。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父亲患脑血栓病16年,母亲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父母的年迈多病给他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每天凌晨四点他就起床,为父母做饭、喂药,中午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回家料理家务。尽管这样,他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申请组织照顾,每年都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全勤教师。史春旭始终保持一个信念:“要做一名好老师”。

从教20年,史春旭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是他事业的土壤、是他心灵的雨露,他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甘愿为学生付出自己的所有,甘愿做学生成长的防护墙。正是他这种倾心的付出与真诚的祈望,让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不论多调皮的孩子,只要在他的班级里就会发生积极地转变;不论学习上有多大差异的孩子,只要在他的班里,都会找到成长的自信。他曾教过一个父母离异被继母虐待的孩子(化名小涛),看着孩子满身的伤痕,他发誓要用爱去弥补孩子内心的伤痛,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情有爱。为了挽救这个孤苦的孩子,史老师放下教师的尊严、忍受旁人的奚落,多次恳请区内企业资助小涛上学。那个时候,家境清贫的史老师一个月工资只有一百零几元,除去贴补家用和自己的学习进修费用外,已经是捉襟见肘,可他仍然坚持定期给孩子买笔买本买衣服。小涛上了初中后,史老师仍放不下这个苦孩子,仍然坚持倾己所有帮助他,为筹集学费,假期他和小涛一起到山上挖草药、到铸造厂捡铁砂、到建筑队做苦工,他们名为师生却亲如兄弟。现已结婚的小涛,每年春节都会给史老师发一条内容相同的短信:“老师没有您,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我。”史老师真挚的付出,深深印刻在学生和家长的心里,每到学期末,很多家长就会找到学校领导要求把自己孩子放到史老师的班里,每到节假日,很多已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来看望他们的史老师。每当提及这些,史春旭从内心漾于眼神中的幸福会让每一个人动容。

能如此全身心热爱孩子的老师肯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1995年,黄松峪学区任命史春旭为教务主任,可一年后他毅然辞去了这份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的工作,重新做回到六年级当起班主任;2000年,他再一次婉言谢绝了学区领导让他担任学校教导主任的安排;2000年,学区安排他去塔洼小学当校长,学生和家长闻讯纷纷来校请求他留下来,他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打算走。”2007年,学区安排他去黑豆峪小学当校长。当他再次婉言谢绝的时候,学区领导严肃地对他说:“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需要是最起码的准则。”就这样他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走上了新的岗位,但他提出要兼任六年级数学课,并向学区领导保证,绝对会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好,也会把学生教好。在黑豆峪小学工作期间,他不仅带出了一个成绩优异的班级,也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大形势下,黑豆峪小学并入了黄松峪中心小学,他向学区领导要求还要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他愿意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多人对他的选择不理解,他说:“人不仅需要名位,更需要幸福,我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逯艳敏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