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让更多老百姓爱上惠州文化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松森接受《东

让更多老百姓爱上惠州文化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松森接受《东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1.3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东江时报

【出版日期】2012.01.31

【版次】第A10版(惠州新闻)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黄松森在接受采访时称,惠州书画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黄松森在接受采访时称,惠州书画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

搜集从清代至今的惠州籍书画家,可谓工程浩大,同时也是对惠州籍书画家作品一次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为何要举办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惠州书画作品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历史地位如何?昨日,《东江时报》记者专访了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松森,请他给予解答。

李长天国画《西湖图》首次展出

据统计,本次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共展出124位书画家的作品141件。种类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和篆刻。作品展的作品主要是从清代至当代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124位书画家中除两位属寓惠客籍外,其余均祖籍惠州或在惠州出生。

为了让作品展尽可能多地展出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主办方花了不少心血来搜集作品。除了常见到的作品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从民间搜集书画作品。黄松森说,如李长天的国画《西湖图》,一直珍藏在市区元妙古观,没有拿出来展览。通过多方努力,这次终于“借”出来亮相了。又如廖仲恺的书法,在惠州已难找到真迹,国家档案局才可能存有。主办方从书籍中发现其墨迹,就从书中将其作品复制下来,展出给大家看。“由于时间仓促,搜采能力有限,此次展出的作品远未能包括全部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清代以前的书画家的作品。”黄松森说。

明末清初惠州对广东书坛推动很大

惠州书画的历史地位如何呢?黄松森介绍,惠州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其书画源流悠远,人才辈出,在岭南美术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广东书画于宋仍算不上繁盛之地,而惠州书画家见于文字记载的,南宋已有陈仲辅、陈鹏飞和何裕夫,他们对岭南书坛画坛均有建树。”

真正彰显广东书画鼎盛成就的是明末清初,此时惠州涌现出广东较早、影响颇大的书画家张萱,能画善书的韩荣光等人;晚清时有被誉为“铁画银钩”的书法家邓承修,名重一时的才子江逢辰等。

黄松森介绍,对广东书坛推动很大、足可与全国名家名流并肩的竹本派书法,其中最有成就的便是清初惠州人龚章。龚章书法虽很少见于载籍,然而却被书法界高度推崇,誉为“不朽”之作。“虽然这些名作存世不多,但管中窥豹,相信仍可略见惠州书画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老百姓能受到文化熏陶,我们就高兴了”

一年前,惠州文化研究会举办了旅加画家单柏钦的国画首展,现又将举办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黄松森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他说,本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惠州文化研究会成立一周年。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更多老百姓了解惠州文化,喜欢惠州文化,爱上惠州文化,增强对惠州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此举是文化惠民的活动,我们通过努力,让市民可以免费欣赏到惠州籍书画家的作品。老百姓能受到文化熏陶,我们就高兴了。”

黄松森介绍,惠州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初衷就是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两个展览一个初衷:挖掘历史,研究传统,展示辉煌,增强信心,让惠州人为自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骄傲。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有着显著的继承性。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创新。我们的目的,就是做好惠州文化的传承,助推惠州文化的发展。

他说,此次书画展之后,将会对搜集出来的惠州籍书画家作品整理成册,成为惠州籍书画家作品的一次系统梳理,对保存、继承和发扬惠州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崛起的 “惠州兵团”新人辈出

回顾过去,惠州籍书画家取得了许多成就,当前我市书画家发展现状如何呢?在采访中,黄松森用崛起的“惠州兵团”来形容当前的发展现状。

黄松森高兴地说,从本次作品展可以欣喜地看到,惠州现当代书坛画坛正崛起着一个以书画大家李长天、王映楼、陈仕熙、秦咢生、刘仑和单柏钦为代表的“惠州兵团”。

“这个兵团,人才济济,新人辈出,实力强大,令人为之振奋。”他认为,“惠州兵团”一定会和众多寓惠书画家一起共同奋斗,让文化惠州丹青辉煌,翰墨飘香。

相关链接

惠州籍书画家作品展精品推介

龚章:行草诗轴

韩荣光:国画

邓承修:书法作品

江逢辰:扇形书法

廖仲恺:书法

李长天:国画《西湖图》

王映楼:书法

秦咢生:对联

刘仑:《三度乐游康藏路》

单柏钦:《新疆舞蹈》(李家声)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