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沿江城市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原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4.17
【版次】第0405版(感谢惠州·感...)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黄松森
“东江时报记者走东江”大型采访活动不是普通的探访源头之行,也不是一般的游览山水之旅。我们原先也组织过多次到东江源头旅游观光的活动,惠州很多人都去过,但这次东江时报记者是带着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全方位探讨母亲河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解读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大型采访活动。此次“走东江”虽然不比奔赴抗洪抢险前线的豪迈,也不比采访抗洪抗非典的悲壮,但在建设生态惠州的背景下,此举必将使读者更加爱护家乡,促进对东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此次采访也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历史上创下了几个“最”,如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行程最远、报道篇幅最多、报道最深入……此次采访和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结合,给了我们如下启示:一是东江历史文化这根线把两岸人民紧紧联系起来。惠州一直在提“四东文化”,其中的东江民俗文化不是惠州独有的文化,而是整个东江流域的文化,本次采访为日后沿江城市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基础。二是要把保护母亲河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现在就是要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重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通过此次采访,我们也意识到保护东江仅靠一两个城市是不够的,要沿江城市共同努力。三是确实要合理利用东江,我们处在东江中游,在从中受益的同时,还要对上下游城市负有义务和责任,不仅自身要保护好东江,还要反哺上游。
我建议将“走东江”的200多篇稿子和图片集结成册,作为东江流域城市互动、交流的纽带;另外,希望媒体能够睁大眼睛,对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给予大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