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文物是历史的浓缩文明的积淀黄松森

文物是历史的浓缩文明的积淀黄松森

作者: 出版日期:2007.10.2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惠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7.10.24

【版次】第A6版:惠州时评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据《惠州日报》报道,市博物馆新馆将于明年3月对外开放,陈列大纲已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新馆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展览厅就有7000平方米,相当于十几个老馆。据悉,通史陈列大纲取名为《东江流域的文明》,共分为先民足迹、缚娄之谜、岭南名郡、人文荟萃、革命烽火、民俗风情、今日惠州7个部分。届时,将有数千件馆藏文物和珍品向市民一展芳容。这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化大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从历史走来,不能够割断历史。而大量的馆藏文物是印证历史的实物依据,它承载着历史文化,承载着风土人情。文物的不可再生、一旦毁之不存的特性,凸显博物馆浓缩历史、留住记忆的重要功能。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之时,博物馆可以带给人们知识的熏陶、文明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惠州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史料文物;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可以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我市被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8万件,这是历史的浓缩、文明的积淀。从窑场遗址到学宫模型;从青铜斧、板瓦到拓片、钱币,历经沧桑的馆藏文物,高科技的陈列手段,堪称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文物不仅记录过去,更对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其所蕴涵的地域风尚、习俗文化、价值观念,已融入世代惠州人的生活中,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品质,并上升为城市的人文精神。我们今天开展的“惠州精神”大讨论,可以从这里寻根溯源,找到文理脉络。博物馆应该成为最形象直观、生动易懂的历史大课堂。我们借助博物馆,可以将凝固的物质文物复原成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让我们置身其中,穿越时空,饱览古城的历史风貌,触摸惠州的发展轨迹,增强爱我家乡的惠州情结,弘扬兼容并包的优秀传统。正因为有了历史的旧,才有现在的新;正因为有了昨日的辉煌,才有今日的灿烂。如果说缺乏历史感的城市是单薄的城市,那么背上历史包袱的城市必然显得步履蹒跚。我们不会躺在昔日的荣耀上停滞不前,惠州跨越式的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见证着我们继往开来的足迹。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惠州人将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城新姿浑然一体的惠州,是政治昌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惠州。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