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不似之似为真似——品鉴黄松衍近期山水画作品

不似之似为真似——品鉴黄松衍近期山水画作品

作者: 出版日期:2007.11.0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惠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7.11.07

【版次】第A10版:美术.收藏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乐在其中(国画)黄松衍

乐在其中(国画)黄松衍

溪上做闲人(国画)黄松衍

溪上做闲人(国画)黄松衍

源头活水(国画)黄松衍

源头活水(国画)黄松衍

■ 邓三君

中国画分类很多,门派也很多。我们很难把我市书画家黄松衍先生划归于何门何派,但他的擅长和爱好却是十分明显的:偏爱山水,更好画山。

好多年前,我赏读过黄松衍先生的画作,亦读过别人写他有关绘画方面的文章。老实说,在我心里并没有荡起激动的漪涟。画技如何且不谈,那些构图过满和山势单调的画作,缺乏取舍。黄宾虹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可见,在染翰挥毫中,善取善舍乃是一大功力。

最近,我应邀到以黄松衍先生牵头创办的蓬莱书画院参观,再次欣赏到黄松衍先生的作品。赏过黄松衍先生近几年的国画作品之后,真让人有“眼睛一亮、为之一振”的激动。尤其是《溪上做闲人》、《乐在其中》等篇什,能让人的灵魂与画境产生共振的效果。《溪上做闲人》画面幽静而深远,在天高云淡的背景下,一曲江水平波如镜,山林倒映,扁舟细浪,好一派“人闲牛亦乐”、“心远地自偏”的禅境。这幅画构图简约,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大片的飞白,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细微的荡舟人,又令人大睁眼睛,恨不能看清其中的一招一式。真可谓是无声之处胜有声,无意之处有大意。又若《乐在其中》,画家似乎跳出了以往画山一浑全是山的做法,而是把山水作托物,凸显一树腊梅临风怒放的傲骨品格。那梅,逆风不屈,枝枝刚劲,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的伟丈夫气概。这也许是画家在张扬自己特立独行的人格力量?这也许就是画家“不与时花论短长”的另番图说?这幅画,在艺术上较以前大有突破。在表现莽莽峻岭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用线条和浓墨着力渲染,而是用淡墨顺势的方式表现了山的高峻,云的气势,天的辽远。梅的浓笔表现,使整个画面的构图、透视、因果关系更为协调、合理、自然。梅,因了山的衬托就更见坚韧,山,因了梅的辉映亦愈显苍古。还有那着墨不多的几头牛,几叶舟,更将画面点染得生气活脱,迷人牵魂了。黄宾虹先生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我不敢说黄松衍先生的画完全达到上说第三种境界,但我敢肯定地说,他现在的画作,已属第三种画的范畴了,这是极其难得的。

纵观黄松衍先生的近期作品,认真执著的画风,清纯高雅的画格是其一大特质,因此,他的画厚重、清雅、富于内涵。黄松衍先生在娴熟表现他的技法的基础上,向人们表达了他的意趣、情操和志向,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思考。他的画除了带给人们画面语汇之外,带给人们更多更深的人生启迪。

黄松衍 惠州市人,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曾任惠州市七届人大常委,八届政协副主席,惠州书画院院长。现任惠州市文联顾问,惠州市青年美协名誉主席。2004年创建惠州蓬莱书画院,任院长。2006年被民革中央书画院聘请为理事。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部分作品还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家作品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部大型书画集。同时也有作品被民革中央、广东省政协、中原书画院等单位收藏。曾两次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已出版《松衍书画作品集》及诗词《二松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