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有落马 司法机关着力打造“干净司法”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3.11
【版次】第03版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针对法院队伍中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首先在机关内部认真排查、重点整治容易滋生腐败的岗位和环节,要求各级法院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司法廉洁大讨论和警示教育,下大力气解决司法廉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8年依法查处涉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员2620人。 200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严肃查处系统内违纪违法人员97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129人。 200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严肃查处系统内违纪违法人员97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129人。在法院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落马”令人深省。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认为,黄松有的问题是个别法官的问题,但出现问题绝非偶然。 黄松有去年10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自此,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掀起廉洁建设热潮,着力打造“干净司法”,从源头上控制“腐败污染”。 金钱美色诱惑 一些法官徇私枉法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表示,对于“两高”报告,他最关注惩治司法腐败的对策。中外法学界普遍认为,法官受贿比其他人员受贿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更恶劣。法官如果受贿枉法裁判,还会给社会树立标准,使社会整体行为向不正当现象靠拢。 近年来,中国司法领域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中共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组长张建南指出:“当前,司法领域中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各种不廉洁行为仍时有发生,法院系统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他举例说,一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为了促使法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结果,不惜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来腐蚀拉拢法官,一些法官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利用司法权徇私枉法,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个严禁”1个多月 查处139人涉嫌违反规定 面对一系列司法领域腐败案件对司法公正的挑衅,对司法公信的挫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采取措施,在系统外,越来越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最高法院去年10月启动巡视工作制度,以听取汇报、走访相关部门、个别谈话、随机抽查、公认度调查等方式,在今后5年内,对全国各高院全部巡视一遍。 “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2009年1月8日,最高法院发布了法官“五个严禁”规定,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对违反规定的审判、执行人员,一律调离审判、执行岗位,并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截至2月25日,全国各级法院共查处涉嫌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139人,其中44人已作出处理。在44人中,移送司法机关的27人,给予刑事处罚的4人,其余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首批廉政监察员任命仪式,7位资深审判长被任命为专职廉政监察员。 孙宪忠认为,“两高”的新严禁为司法人员设置了“高压线”,有利于司法人员抛弃个人关系,做到“准确”司法、公正司法。 本报记者 廖卫华 综合新华社报道 热点回放 最高法副院长黄松有被免职 黄松有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的第一个大法官,问题发生后影响重大。黄松有是去年10月15日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审查,经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同年10月28日依法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目前该案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