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居安思危谋长远 做强做大靠“两手”:———航天科技集团四院

居安思危谋长远 做强做大靠“两手”:———航天科技集团四院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1.1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航天报

【出版日期】2011.01.12

【版次】第1版(重要新闻)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西安今冬的第一场瑞雪在所有人的期盼中终于降临了。窗外雪花纷飞,窗内气氛凝重。岁月更替,四院以召开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形式,回望“十一五”,绸缪“十二五”。

瑞雪兆丰年。未来的五年必定是值得期待的五年。

循着问题开“处方”

对四院院长田维平的采访,话题还是从这场雪开始。“由预报的小雪变成了大雪,四院增雨防雹火箭的功劳可不小。”

说起重点产业项目,田维平如数家珍。过去的一年,该院中天火箭公司成功实现了由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系列化、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商的转型,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80%以上。

成绩远不止于此。2010年,四院收获的是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全院经济总收入62亿元,这个数字是“十五”末的3.4倍,年度经济指标和“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但是,面对这份“成绩单”,从田维平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满足和欣喜之情。这位充满忧患意识的“舵手”在展望“十二五”前景时,更多看到的是发展的“短板”。

“四院导弹武器、宇航产业的竞争能力与‘国家队’的地位和要求还不相称”;“四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在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发展压力面前,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可以说,‘十二五’对四院而言就是着重解决问题的五年。”在田维平的意识里,这五年对四院至关重要,抓好“十二五”,四院就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规模”、“效益”一个都不能少

田维平介绍,瞄准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四院要在以下“主战场”有所斩获。

田维平说,四院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同时做强做优四大主业。特别要下大力气拓展重点型号市场,拓展固体运载、固体助推等宇航领域市场以及以新型发动机为代表的动力、特种动力技术市场,实现军品核心能力建设的全面提速。

“十一五”期间,四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大产业经济收入占全院经济总量超过70%。“十二五”期间,四院将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聚焦固体火箭技术应用、先进复合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主营领域,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打造碳材料、膜材料两大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的拓展延伸。

“一手抓‘规模’,一手抓‘效益’,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田维平说,在“十二五”期间,四院将以核心技术优势为支撑,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民用火箭、碳碳刹车盘等复合材料制品、高性能薄膜材料、高性能传感器系统集成产品等若干个50亿、10亿级规模的公司。

事业的拓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田维平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科研领军人才、高端职业经理人以及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克服四院特殊地域位置对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不利影响,建设该院强有力的“人才高地”。

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与其他科研生产联合体相比,我们的规模还偏小,四院经济发展程度与职工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现在职工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只有企业发展好了,职工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田维平说,四院已经把“改善职工生活”纳入了“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2012年四院将迎来建院5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更好地满足职工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需要全体四院员工再一次向“更高”发出挑战。

采访中,在田维平动情地叙述中,记者再一次感受到了四院员工的踏实和勤勉。他们已经走在了“十二五”的征途中,相信经过四院员工的努力,五年之后,他们会再次提交一张让人惊叹的“成绩单”。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