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还须优化服务黄松森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5.07
【版次】第A4版:惠州时评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要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首先,各级政府应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以解博物馆、纪念馆免收门票后维持运作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创新服务思路,制定和完善各项确保文物和观众安全的规章制度;第三,通过开设免费知识讲座、编辑内部期刊和宣传小册子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的鉴赏能力和文明素质。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近500家博物馆、纪念馆将于年内永久性敞开免费大门,其门票收入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到明年,除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都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预示着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在加快,全民分享文化福利的指数在提高。毫无疑问,这为博物馆、纪念馆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博物馆、纪念馆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了孩子在馆内踢毽子、老人聚在一起打扑克的现象;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大声喧哗、不讲卫生、手摸展品甚至损坏文物等现象。另外,博物馆馆内观众过于拥挤,参观环境变差,管理成本加重,安保难度加大。面对这些问题,是惊呼“免费时代”来得太早了而猝不及防,还是顺应时势破解难题、积极应对?这是对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的一次考验。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的,而公共财政的来源则是全体国民。因此,公共服务品为大众服务是天经地义,是本质属性的回归。博物馆、纪念馆不是少数人附庸风雅的沙龙,不是 “精英”独享的专利,不是紧锁大门的仓库,也不是令普罗大众望洋兴叹的深宫。它们应该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是传承历史、弘扬文明的窗口,是使受众获得慰籍的精神家园。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是博物馆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持之以恒办好,首先,各级政府应将负担的财政补贴落实到位,以解博物馆、纪念馆免收门票后维持运作的后顾之忧;其次,博物馆、纪念馆要创新服务思路,制定和完善各项确保文物和观众安全的规章制度;第三,博物馆、纪念馆办各种展览应面向公众需求,通过开设免费知识讲座、编辑内部期刊和宣传小册子等形式,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文明素质;第四,观众是要培养的,我们不能嫌弃素质不高的观众;安全是以人为核心的,我们不能怕出问题而因噎废食。越是免费开放,越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尘封的历史和过往的荣光,有义务让所有的百姓分享文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