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有案尽人皆知 为何没勇气写出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3.1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我给最高法的报告打50分,给最高检的打80分。”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民法学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梁慧星3月10日比较了一晚上两高的报告后得出的结论。
我们知道法院系统出事的不全是基层的一般法官,很多是中级、高级甚至大法官。最高法应该分析一下成分,剖析一下原因,发到各级法院进行警示教育。
而且有一些地方有避重就轻之嫌。像法院报告的14页,列举了五项问题,提法是有的法官如何,有的法官如何,最高检报告的13页,是表述有些检察机关或一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字技巧。
那么多法官出事,与法院系统有没有关系?还是只说一些官场上的套话。所以我认为黄松有、杨贤才的案子尽人皆知,但是报告没有正视这一现实,我看你们报道,广东省高院都明确地自揭家丑,比如写到了杨贤才,还将他当成反面典型,最高法为什么就没有这个勇气呢?不说套话,列出问题,正视问题。
另外,我还看了一下最高检后面附的表:在贿赂犯罪中,13000多人中,其中司法机关2620人,他们占全国贿赂犯罪的1/5。而这2620人中,涉及法官占了32%,检察官占10%。我在想法院应该至少在内部要剖析一下,法院成为腐败重灾区的原因,是我们的干部任用程序出了问题,还是别的监督环节有问题。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