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委书记黄松坚在清远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23
【版次】第A4版(北江)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黄松坚,原名黄明春,曾用名何尚之,壮族,l902年4月出生于广西凤山县(今巴马瑶族自治县)福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在家乡历任农运特派员、农军总队长、三南农军第三路军司令。1929年8月加入党组织。1937年8月,黄松坚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党组织调他到广东工作。1939年7月,管辖英德、阳山、连县、连山、清远、佛冈等16个县的北江特委成立,黄松坚任书记。到任后,他在紧抓党的组织建设的同时,吸收了两个特殊党员:国民党翁源县党部的书记长徐尚同和国民党l2集团军北江第二游击挺进纵队政训组副组长黄桐华(后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他俩秘密入党后,为党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0年6月上旬,特委成员在英德东乡开会,就特委机关是留在东乡?迁移韶关?还是挺进清远的问题进行讨论,曾经3次到清远的黄松坚认为,“作为指挥员,一定要到前沿指挥战斗。”于是,7月特委机关迁至抗日前沿的清远。1942年5月,粤北省委和南方工作委员会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6月初黄松坚收到有关情报后果断地将特委机关转移到龙颈圩,并指示各条交通线作好临战准备,随时应付紧急情况。然后迅速安排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的撤退转移,使党在北江地区的力量得以完整保存。
西北支队在文洞建立根据地后,1945年五月下旬,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下令“挺二”纵队司令莫雄“清剿”文洞西北支队,莫雄左右为难,黄松坚作出“假戏真做”的指示,双方商定“战斗”方案后,莫部开始“进攻”我根据地,表面上炮火连天,实际上是各据对面山头,对天放枪,然后游击队退让几个山头,国军“得胜”收兵。在“战斗”中,莫部暗中支助8箱子弹给游击队。
黄松坚对同志的关心也使人刻骨铭心。1940年夏天,黄松坚在清远领导和组织北江地区的抗日战争。一天,安排清(远)花(都)工委委员黎定中(白头黎)到韶关执行重大任务,得知他身上没有钱,黄松坚便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的钱拿出来,因钱不多只能购买船票和一点杂粮。回到住所,一位地下党员正好送来经费,他拿到钱后立即从牛皇庙直奔北江河边,尽管船已开走,他还顺着河堤追到大朗、平塘,赶到白庙,搭上横水渡,直等到了北上的客运船,把钱交到黎定中的手中。故事虽然平凡,但他的真诚和细心感动了身边的每位战友和同志,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家长”。
(林萧、魏秋洁/整理)
清远市史志办清远日报社
合办